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湯嘉琛:曝光假洋品牌不能全靠媒體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2日 14: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據央視《每週質量報告》報道,國內知名高端傢具品牌達芬奇涉嫌産地造假。該品牌旗下部分傢具,由東莞長豐傢具公司貼牌生産,然後從深圳運往意大利,再從意大利運回國內。一番“遠洋旅行”之後,這些傢具搖身一變成為“100%意大利原裝”、“國際超級品牌”。一張在東莞用普通木材生産的3萬元雙人床,在達芬奇專賣店的標價高達30余萬。

  這是繼歐典地板之後,傢具行業再次爆出的“假洋品牌”醜聞。在此之前,我們已經陸續知道,施恩、澳優等“洋奶粉”僅在國內有售,“英國品牌”傑士邦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武漢公司,“源自美國”的阿詩丹頓熱水器和“意大利時裝品牌”卡爾丹頓都是土生土長的國産貨……“假洋品牌”亂象,早已滲透到乳品、服裝、體育用品、家裝建材等多個領域。

  這些“假洋品牌”分屬不同領域,但有一個共同點:它們大都是媒體根據網友爆料或讀者舉報展開調查,進而逐漸將“畫皮”揭開的。媒體成為“假洋品牌殺手”,這固然體現了輿論監督的神奇力量,我們樂見更多的有道義心和責任感的媒體能參與打假。但是,媒體的監督功能被無限放大,相關職能部門退居次席,恰恰是當前監管機制失靈的有力例證。

  必須明確,雖然媒體監督往往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多數“假洋品牌”都因為媒體報道遭受了致命打擊,但媒體曝光的局限性也比較明顯。一方面,媒體只能關注個案,無法監督所有商品,頂多順藤摸瓜牽出一兩個相關産品;另一方面,媒體不是執法部門,囿于資源和視野的限制,一些調查取證工作難以暢通無阻地深度推進;除此之外,有些非常隱蔽的質量問題,需要有較強的專業背景才能揭示,一般的媒體記者可能難以勝任。

  遺憾的是,我們平時見得最多的仍是“媒體曝光—相關部門介入調查—問題企業被查處”的模式。以達芬奇傢具為例,直到7月10日,上海市工商部門才對涉嫌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達芬奇家居進行調查取證,對相關傢具産品進行登記保存並取樣送檢。這種“慢一拍”的監督思維極不靠譜,它實質上是將質量監督的大旗移交給媒體監督,而自己被動地在後面“坐收漁利”,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懶政思維的體現。

  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工商、質監、消協等職能部門能夠主動擔負起應有職責,建立和完善制度性的監管體系,給消費者提供制度性保障。依託這種制度剛性,能夠克服媒體監督的偶然性和隨機性,形成長效機制,將監管落實到日常的工作中。

  此外,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很多“假洋品牌”不僅涉及價格欺詐和虛假宣傳的問題,諸如奶粉、傢具等行業隱蔽的一些質量問題,還可能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威脅。如果相關部門能夠重視消費者提供的舉報信息,在平時加強常規檢查和質監執法,主動將一些問題産品“揪出來”,不僅對消費者負責,還能更好地維護自身形象,增加公信力,何樂而不為?

(湯嘉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