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周俊生:新華書店為什麼一定要開在南京路上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2日 09: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上海南京東路新華書店,對於眾多的“老上海”來説,是一個美好的記憶。在上個世紀將近半個世紀的歲月裏,它陪伴著幾代上海人的成長,特別是在“文革”結束後的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這家書店更是成為一代青年學子從荒蕪中走出後得以汲取知識營養的精神家園,它也因此戴上了“遠東第一書店”的桂冠。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這家書店漸漸走向衰退,勉強支撐到了2008年3月31日,終於不得不閉門謝客,這給上海的讀書人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如今,這個遺憾似乎得到了彌補。7月10日,新華書店與上海第一百貨商店經過協商,在市百一店的六樓,重新挂出了“新華書店”的牌子,據説開業第一天就吸引了很多顧客。面對新聞媒體的採訪,合作雙方都表示很滿意。

  如果這家新開業的書店一直能夠保持如此熱鬧的氣象,自然值得額手稱慶。但是,看一看目前實體書店的生存狀況,我不禁為其前景擔憂。三年前,南京東路新華書店歇業的原因固然錯綜複雜,但實體書店圖書銷售的下降,無疑是其最主要的原因。這並非特例,不斷有知名書店被迫關門的消息傳來。有人將其歸結為人們不再喜愛閱讀,並因此憂心忡忡,呼籲保衛書店。但是,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得寬廣一點,就會發現這種分析有失偏頗。閱讀是人們的一種基本需求,只不過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書本不再是唯一的載體,網絡、電子書等,讓閱讀的方式多樣化。並且,隨著網上交易的普及,人們越來越多地選擇更方便、更經濟的網上購書。實體書店面臨的一個難題是費用高昂的經營場地,在南京路這塊“寸土寸金”的商業寶地,其房租成本是賺取薄利的實體書店不能承受的。現在新華書店和市百一店的合作,更多的是以市百一店的讓利為代價,因此很難長久。

  南京路上的書店,曾經是上海這條最繁華的馬路文化品位的象徵。不過,那時南京路上的商店佈局,完全是由政府一手安排,要求的是門類齊全,一些被貼上某種特殊標簽的商店,儘管入不敷出難以為繼,也非得開在南京路上。不講求經濟效益的年代,它們能夠依託政府的行政保護安然生存,但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如果不轉型,就只能被無情淘汰。這麼多年來,已經有多家所謂的“百年老店”遷出了南京路,這是商業社會的一種正常情形。何以實體書店一定要以高調的理由,要求政府讓利,要求別的企業讓利,頑強地留在南京路上呢?

  時代在發展,社會形態也在急劇的變革之中,任何商業形態都只有適應這種變革才能生存。在目前方興未艾的網絡銷售中,圖書是最為合適的網銷商品之一,同時,電子書的出現,也對傳統的圖書載體産生了顛覆。新華書店必須正視這種挑戰,積極開拓適應當今讀書人需求的銷售模式和新型閱讀工具,才能拓展生存空間。既然網上書店已經對實體書店形成了巨大的衝擊,那麼,新華書店何不順勢而為,開拓出屬於自己的網絡營銷模式呢?(周俊生)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新華書店
  • 南京路
  • 文革
  • 百年老店
  • 這家
  • 電子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