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趙暢:自覺“把群眾放在心上”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8日 16: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指出,要高度重視並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上述 “三問”和 “三真”要求,其實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的必然結果;就是 “把群眾放在心上”,“把群眾當親人”的具體化。

  “水可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人人都懂。共産黨自打天下的那一天起,能贏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就是因為共産黨尊重愛護群眾。早在井岡山時期,我們黨就提出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説話和氣、買賣公平等最簡明作風和紀律做起,造就出一支秋毫無犯的革命軍隊。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又總結概括出 “理論聯絡實際、密切聯絡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作風。可以説,正是因為我們黨時刻 “把群眾放在心上”, “把群眾當親人”,我們才同時贏得了群眾的真心支持、真誠擁護,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推翻了三座大山,締造了社會主義新中國。

  實踐證明,什麼時候堅持走群眾路線,加強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什麼時候我們就能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什麼時候我們的事業就興旺發達。今天,胡錦濤總書記強調這個話題,不僅是對長期革命鬥爭和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經驗教訓的總結,同時更是針對當下一部分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身上存在的群眾觀念淡漠、工作作風漂浮的問題提出來的。

  不是嗎?有的人見有利可圖的事就上,卻對群眾的利益漠然置之,行若無事;有的人平日好文山喜會海而懶得下基層,即便偶爾下基層,也是蜻蜓點水走過場,浮在上面,沉不下去;有的人“臉”似乎比過去好看了,可事依然拖著不辦,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有的人不願做打基礎鋪墊的事,而對立馬能夠見效的“政績工程”即趨之若鶩……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般沒有群眾意識、群眾觀點的幹部,這樣的不“把群眾放在心上”,不“把群眾當親人”的幹部,群眾怎會信服他們?群眾又怎會把他們 “放在心上”、“當親人”?

  群眾永遠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永遠是創造歷史的英雄,只要我們不嫌棄群眾,群眾就一定不會嫌棄我們。群眾是質樸的,是富於感情的。前不久, 《人民日報》摘登山西省副省長的 “下鄉住村筆記”。其中兩個細節令人感動:一是,這位副省長因幫助老農耕田,將外衣脫了,扔在地頭草叢中時, “老大娘馬上拾起衣服抱在懷裏”;一是, “老大娘怕田埂荒草劃破我的臉,伸手折斷了我眼前的幾根荊棘”。這般溫暖的細節,怎不成為我們執政為民的力量?

  春秋戰國時期,齊相管仲所提出的“以百姓為天”的治國思想,至今仍有毋庸置疑的借鑒意義。時至今日,共産黨人只有把黨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把百姓的幸福安康看得大於一切,才能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從而“使我們的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想起雷鋒、朱伯儒、孔繁森、牛玉儒、楊善洲等先進人物,他們之所以信仰堅定、心靈強大、幹勁充足,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他們深入實際、心繫群眾,他們為百姓服務也從百姓那裏獲得了無盡的啟示、無窮的力量。而今,廣大幹部之所以向先進學習、向先進看齊,既是受到先進人物靈魂操守的震撼、人格魅力的感召,也是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受到廣大群眾的真心支持和真誠的擁護。

  “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于樂愛”,“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産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而今,“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我們每一個共産黨員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紮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才能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堅守理想信念,增強為黨和人民不懈奮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從而真正無愧於時代,並在實踐中交出不負人民期待的嶄新答卷。

(趙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