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先雲:用透明解開公路收費之“結”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5日 13: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缺乏公路建造成本、資金來源、收費去向等信息的披露,收費清理只會囿于各方“口水仗”

  從京藏高速公路大堵車,到鄭州黃河大橋等“名橋”違規收費;從一些地方公路超期收費,到高昂物流成本助推蔬菜價格上漲……公路收費問題引發輿論持續關注,換來相關管理部門積極回應: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出通知,開展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日前,山東省率先公佈實施方案,明確8種公路立即停止收費。

  相關部門嚴格要求,各地積極響應,收費公路的清理相信能“給廣大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但也要看到,違規收費現象仍然比較普遍,清理執行仍有難度。

  種種問題背後,是在收費問題上的各執己見。公眾抱怨收費數額高、時間長,加劇了交通擁堵;主管部門卻解釋貸款尚未還清,公路維護費用高昂,不收費反而造成交通擁堵。而在爭議最大的“收費還貸”上,審計報告顯示部分公路早已收回成本,如首都機場高速1993年修建時貸款7.65億元,到2005年底收費就已達32億元。但數據也顯示,公路貸款加重地方債務負擔,到2005年底18個省份收費公路銀行貸款餘額高達8000多億元,被透支的“公路收費權”一旦停擺,將影響到地方財政狀況。

  公路收費問題成為難解的結,從根本上都指向這一筆“糊塗賬”——缺乏公路建造成本、資金來源、公路性質、收費標準以及收費去向等信息的詳細披露,只會使公眾與主管部門、運營企業爭執不清,難以清理。

  只有實現收費相關信息的公開,才能防止公路變成“私路”,淪為少數部門和個人損公肥私的工具。按《收費公路管理條例》規定,政府還貸公路的車輛通行費,“必須全部用於償還貸款和有償集資款,不得挪作他用”。而媒體披露部分地區百公里公路養活400余人的消息,卻讓人懷疑:高額過路費有多少真正用於指定用途?這暴露出,在信息不透明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和企業內部可能存在效率低下、利益交換等深層次問題。

  如果沒有公路收費信息的公開,公路成了地方政府的“搖錢樹”和“政績工程”,修路衝動還會加劇。如此一來,大修大建會導致債務問題更加突顯,增加金融風險隱患和民眾負擔。

  應該説,當前全面取消收費公路並不現實,政府部門很難有足夠的資金確保現有龐大公路體系的建設與養護。然而,在通脹高企的背景下,過高的物流成本推高物價,已然與宏觀調控方向相悖。相關主管部門和企業更應結合專項清理工作,及時公佈收費公路有關信息,全面接受社會監督,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要規範公路違規收費,遏制地方的投資衝動,必須推動公路收費相關信息的徹底公開。唯有如此,才能還民眾以知情權,還公路以公益性,還地方政府以應當之角色。(劉先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