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湯嘉琛:“地溝油”産業化呼喚監管升級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30日 10: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特約評論員 湯嘉琛

  近日,記者通過暗訪發現,京津冀地區多家制售“地溝油”的黑窩點已經實現機械化規模生産,其日加工能力合計近百噸。這些黑窩點的加工工藝、提煉設備經過多年“升級”,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並通過地下渠道不斷流向食品加工企業、糧油批發市場,甚至以小包裝形式進入超市。(6月28日新華社報道)

  “地溝油”進入産業化生産階段,這樣的消息讓人驚懼和反胃。它意味著,即便我們不去衛生狀況不佳的路邊小店吃飯,仍有可能從超市裏花高價買回“問題油”,並且渾然不覺。如此嚴峻的形勢,再次為食品安全現狀蒙上一層陰影,也呼喚著食品安全監管儘快升級。

  制售“地溝油”,從小作坊到大工廠的形態“升級”,反襯的是相關職能部門顯而易見的監管失職。正因為不良生産者長期得不到有力嚴懲,通過制售“地溝油”牟利的行為才在客觀上得到鼓勵,進而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一利益鏈。據報道,一些加工窩點順利通過了食品安全QS認證,天津某加工“地溝油”窩點的負責人公然表示“沒有背景絕對不敢煉油”,這更讓其中的權力尋租魅影昭然若揭。

  儘管在“地溝油”加工産業化問題上難辭其咎,相關監管部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仍毫不掩飾地展示了他們“踢皮球”的功力。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稱,我們沒有對餐廚垃圾違規排放的執法權,近年也沒有相關執法記錄;北京市工商局有關人士則表示,我們一般只通過索票、索據的辦法檢查那些進入商場、超市和批發農貿市場等區域的食用油,至於商家賣的是不是“地溝油”,需要由質監部門判斷;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對此辯解,我們基本依靠市民投訴、舉報以及各區縣和街道主管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員的産品抽檢發現問題,近兩年來,質監局未收到過“地溝油”的相關投訴。

  無論這些身負監管之職的部門如何推諉,其邏輯都粗陋得不值一駁。“沒有相關執法記錄”,可能恰好意味著以往的監管工作存在制度性漏洞;將責任推給質監部門,並不能撇清工商部門的失職嫌疑;“未收到相關投訴”,難道質監部門就不能本著對公眾負責的態度主動出擊?由此可見,“地溝油”加工亂象難以禁絕的癥結在於,“多龍治水”格局之下,各個部門都缺乏足夠的執法決心和監管誠意。

  誠然,既有事實已經表明,“地溝油”的監管工作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比如一些“地溝油”樣品的酸價檢測結果能夠符合現有標準。但是,這並不是相關部門為自己開脫的理由,相反,質監部門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從中産生出危急感,進而以此為契機,研究出一套能夠精確識別問題油品的檢測方法。

  與此類似,商務部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工商部門、衛生部門等,應該嚴格落實國務院在去年7月下發的《關於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明確自己的分工與職責,又相互配合形成聯動機制,共同應對“地溝油”亂象,不留監管死角。更值得一提的是,食品安全關乎基本民生,不妨儘快建立嚴苛的問責機制,對於那些監管缺位或失職的部門予以行政問責。

  據北京市市政市容管委會統計,目前僅北京每天餐廚垃圾産生量就多達1750噸,還有餐廚廢油脂60噸左右,而正規途徑的日處理能力只有五六百噸;至於每天産生的動物內臟、雞油鴨油的數量則無從統計。如果任由這些“地溝油”進入規模化的生産線,最終將危及每個尋常家庭的餐桌,相關監管部門的公信力也將遭受重創。因此,面對日益産業化的“地溝油”加工,各職能部門應該拿出最大的誠意,儘快堵上監管漏洞。

責任編輯:田智鋼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