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任仲平:選擇,凝聚在信仰的旗幟下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7日 11: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選擇,凝聚在信仰的旗幟下

  ——寫在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上)

  (一)德國,摩澤爾河畔特裏爾古鎮,一座灰白色三層樓房裏,常會出現一些黑頭髮黑眼睛的遊覽者。他們虔誠地拜謁,深情地凝望,上萬條中文留言中最多的字眼是,“偉人長逝,思想永存”。

  一個多世紀前年輕的馬克思未曾想到,他與他的思想會成為一面旗幟,導引一個東方大國近百年波瀾壯闊的挺進,紅色狂飆席捲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命運就此改變。

  在這面信仰的旗幟下,中國共産黨,這個曾被譏為“山溝裏的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創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跡”,它感染、鼓舞、召喚一代又一代人舍命相隨,將信念的力量嵌入古老中國的歷史命脈,推動這個曾經山河破碎、幾近亡國滅種的國度走向獨立、走向富強、走向復興。

  在這面信仰的旗幟下,社會主義中國,這個曾遭遏制、封鎖、包圍、孤立的新型社會制度,刷新了當代國際政治的版圖,以其勢不可擋的崛起開闢出一條舉世矚目的“中國道路”,被馬克思眼中那些與無産階級“勢不兩立”的人們,不無敬意地稱為“一個嶄新時代的黎明”。

  90年前,13個選擇了信仰的革命者,那些平均年齡28歲的青年很難想到,1921年7月那個燥熱的季節,上海法租界石庫門裏的秘密集會,那顆從遙遠西方“盜來”的火種,會燃燒成光耀中華的絢麗日出,它蕩滌風雨如磐的暗夜,最終改變了20世紀中國的走向,改寫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

  馬克思曾經極而言之,只有一門科學,那就是歷史學。歷史是現實的嚮導,當社會主義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我們需要在歷史中尋找力量。

  就讓我們重返1921,從那個起點開始,翻閱90載風雷激蕩的紅色篇章,捧讀中國共産黨人以青春、熱血與生命的深情書寫。

  (二)這些場景或許早已為人熟知,但每每重溫依然讓人震撼。

  他看著前來告別的家人神色從容,在絞刑臺高呼“共産黨萬歲”英勇就義。他曾是生活優裕的大學教授,每月數百元大洋可養活四五十口人,但他卻以生命之鐘撞響舊中國的黎明。他説“只要我們有覺悟的精神,世間的黑暗終有滅絕的一天”,“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他將身上的衣服脫下贈給難友,在最後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講後,與戰友們高唱國際歌走向刑場。他曾是錦衣玉食的富家少爺,有著“鴉飛不過的田産”,家裏平均每人“有五十個農民做奴隸”,但他卻在“秉志改革”的探尋中為救國救民英勇獻身。他説“我們共産黨是代表工農人民大眾的”,“為了我們子子孫孫爭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他神態自若地走向刑場,沿途高唱俄文國際歌、紅軍歌。到達羅漢嶺,選一草坡坐下,對劊子手微笑點頭:“此地甚好!”飲彈灑血。他曾是才華橫溢的柔弱書生,翻譯則蔚然成文,治印則卓然成家,本可為淵博學者、文化巨匠,但他卻振臂一呼刺向黑暗。他説“一切新的、鬥爭的、勇敢的都在前進”,“親愛的同志,你們去算賬罷,你們在鬥爭中勇猛精進著”。

  他在獄中最艱苦的環境下,猶殷殷謳歌《可愛的中國》。他説“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産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願的啊!”

  他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堅貞不屈,在養育他生命的江西蓮花縣,在摯愛的親人面前,被敵人割掉舌頭的他,用腳趾蘸著淌到地上的鮮血,寫出“革命成功萬歲”……

  李大釗,38歲。彭湃,33歲。瞿秋白,36歲。方志敏,38歲。劉仁堪,34歲。這是他們從容赴死的年齡。視死如歸,義無反顧,只因堅信“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於求達于真理”。因為這一信念,毛澤東10多個親人獻出了生命,2100萬革命者慷慨捐軀。他們是理想的殉道者,社會的探索者,主義的踐行者,是偉大的愛國者,無畏的革命者,無私的犧牲者。

  只有從他們開始,從這些共産黨人開始,從信仰信念開始,我們才能認清百年中國跌宕前行的浩蕩潮流中,那無數難以解釋的疑問、盪氣迴腸的奮鬥、驚心動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