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經濟建設目的是追求幸福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4日 17: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余豐慧

     90年來,中國共産黨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經濟建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人民經過多年艱苦奮鬥,使得中國經濟基礎開始恢復,一個獨立自主的經濟體系建立起來了。雖然走過了這樣那樣的彎路,但是,最終還是中國共産黨人尋找到了一條改革開放的光明大道,使得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改革開放的春雷響徹全國、震撼世界,從此中國經濟邁上飛速發展的康莊大道,中國從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完善體制機制,為經濟建設提供強大支撐。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形成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市場對資源配置發揮基礎性作用的經濟管理制度。在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以及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不斷形成和發展符合當代中國國情、充滿生機活力的新的體制機制,為我國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令世界矚目的經濟建設成就是對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産黨的最好詮釋。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從1978年到2010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僅40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8%,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的3倍多,我國經濟總量上升為世界第二。我們依靠自己力量穩定解決了13億人口吃飯問題。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改革開放後,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最快、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從1978年到2010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9109元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4元增加到5919元,實際增長6.3倍;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1000多萬。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和農村人均住房面積成倍增加。群眾家庭財産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顯提高。居民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幾大件消費要需求到電冰箱、電視機、洗衣機等家用電器,再到一躍發展到轎車開始快速進入家庭,中國人民開始大踏步走向幸福生活。

  從國力來看,中國財政收入去年底達到8萬多億,一舉改變過去的吃飯財政到建設財政,再到民生財政。從對外貿易看,從1978年到2010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提高到29728億美元,外匯儲備達到3萬億美元,多年居世界第一。

  當然,不可否認,隨著經濟建設不斷向縱深發展,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收入差距、分配不公問題凸現出來;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有拉大跡象;經濟中諸如壟斷對經濟負面作用等深層次問題疾呼深層次改革;高房價、高物價、高稅收、高收費等已經成為制約經濟良性發展和人民群眾走向幸福生活的攔路虎;環境污染、城市擁堵、對土地資源能源竭澤而漁式開發等問題都正在暴露。

  回顧中國共産黨90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歷史,就是一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爭取解放、追求幸福的歷史。人民群眾正是從國家發展變化和親身經歷中深深地體會到: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産黨就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沒有共産黨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共産黨的帶領下,一定能夠克服前進中的所有問題包括經濟建設遇到的問題,帶領全國人民走向更加幸福的全面小康社會!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共産黨
  • 90週年
  • 經濟建設
  • 經濟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