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石川:北大“校推生”,農村孩子機會幾何?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1日 13: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昨天,北大招生辦正式發佈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實施方案。北大給明年的中學校長推薦生開出了史無前例的優惠條件:只要通過自主招生面試,高考分數超過當地一本線即可被錄取。(6月20日《北京青年報》)

  只要過一本,即可被錄取,這條件確實夠史無前例的。可以料想的是,門檻降得越低,那些偏才、怪才才有機會、也越容易脫穎而出。校長推薦制試行已經兩年,坊間的一大詬病之處即是,但凡被校長推薦的,都是成績優秀的,他們即便不獲推薦,考上名校也是八九不離十,獲得推薦只不過為考上名校多係了一道保險繩。

  門檻低了,怪才、偏才的機會多了,但筆者最想知道的是,農村孩子的機會幾何?更準確地説,那些就讀于非名校、鄉鎮中學的怪才和偏才有機會嗎?現如今,獲得推薦資格的中學,多集中于城市名校,鄉鎮中學幾乎沒有,如果鄉鎮中學的農村學生,同樣是怪才偏才,同樣過了一本線,誰來推薦?

  儘管新方案規定,為保障農村及偏遠地區考生的利益,北大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將在中學資格審核、學生考核等環節中加大對農村地區、偏遠地區的政策傾斜力度。雖然傾斜,但我們看到,獲得推薦資質的仍然是城市名校。

  其實,農村孩子有農村孩子的優點,清華招辦主任孟芊坦承,農村孩子中的優秀分子,可能不會彈鋼琴,在中學也沒有國際交流的機會,但是他們遠大的志向、陽光的心態、強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在綜合素質上並不輸給任何學生。誠哉斯言!既然如此,就應該維護教育公平,多給農村孩子一些機會。

  旅美學者薛涌透露,在美國,不少學校同樣實行推薦制,但他們的推薦值恰恰與我們這裡相反,越是在辦學條件差的地方讀書,越能獲得高考加分。很顯然,如果不堅守教育公平,就會形成可怕的教育鴻溝。日前中青報發佈的數據顯示,以2010年入學的清華新生為研究對象,通過統計2010級學生的人數,大致以1/6的比例發放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表示自己戶籍在農村的學生比例僅為17.0%。而同年全國高考考生中,農村生源的比例高達62%。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清華自主招生初審結果顯示,七成是大中城市學生。這些數據綜合起來看,讓人很黯然,農村孩子獲得的機會少,他們何以改變命運?

  教育被稱為社會“偉大的均衡器”,原因就在於,它“能給人提供公平競爭、向上流動的機會,顯著改善不利群體的就業能力和社會地位,幫助弱勢者擺脫他出身的那個群體的局限,減少社會性的不公平。”因此,“只要過一本,即可被錄取”,固然值得驚喜,但不值得欣慰,如果農村孩子無法取得機會,或機會太少的話。(王石川)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農村孩子
  • 自主招生
  • 教育公平
  • 農村學生
  • 北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