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衝:高考還得考下去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0日 09: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朱清時籌建的南科大未得到教育部批准,決定自主招生,該校錄取的45名考生全部拒絕參加高考,成為今年高考引人注目的事件。英國廣播公司認為,正在籌建中的南方科技大學進行自主招生,極大地挑戰了中國的高考制度。

  英國廣播公司看到,今年高考錄取率為72.3%,曾被形容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已經不復慘烈之狀。目前各大專院校擔心的是該如何隨著考生數量的逐年減少,調整自身發展策略。高考改革也已成為中國社會熱議的話題。官方提出“一年多考”的改革,改變高考“一考定終身”的情況;另一個呼聲甚高的高考改革,是流動人口子女的就地參加高考。

  今年,中國有933萬人參加高考,註冊參加2011年高考的學生人數比去年減少了24萬人,這是連續第三年考生人數減少。合眾社6月7日的消息説,中國獨生子女政策造成人口出生率下降,考生人數減少的趨勢也許會持續數年。這將使中國的大學面臨財政壓力。報道援引教育部一名官員的話説,較低的入學率將迫使各個大學改善教育項目的質量和結構。也就是説,那些混日子的大學,可要小心後果了。

  德國媒體從高考壓制創新的角度看問題。德國之聲的報道援引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的話説,教育制度將學生訓練成為考試的機器,創造力受到擠壓。中國的教育還有一個根深蒂固的特點,就是所有的考試包括現在的高考都有標準答案。所以,老師、家長傾向於鼓勵學生牢記、遵循標準答案,而不是鼓勵質疑和批判。對標準答案的刻板追求,對批判性思維的否定,造成中國學生缺乏創新能力。

  這個報道出自德國媒體實屬正常,因為德國人的批判精神和理性分析精神聞名世界,這也正是德國多年強盛的原因。不過,德國之聲也明白,高考還得考下去。在毛澤東時代,一度以階級出身、政治傾向、對黨的忠誠度來決定一個人是否可以上大學。現在很多人擔心,如果沒有高考,有錢人和高官的小孩會佔盡優勢。但是,高考其實也不是真的公平,因為農村學校的教育資源遠遠不如城市。

  換句話説,高考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在中國社會找不到比高考更公平的制度。只是,隨著城鄉差距的拉大和地區不平衡,以及自主招生淪為權力的盛宴,高考的公平性大為下降。

  愛爾蘭的媒體從作弊角度談高考。6月7日,《愛爾蘭時報》的文章説,中國試圖阻止高考作弊。文章認為,教育在中國是一個高度競爭的産業,而且,從哲學家孔子在唐朝(公元618年到907年)幫助確立通過考試遴選官員的制度以來,高考就競爭激烈。不對吧,孔子是唐朝人?看來,老外對中國的歷史了解不多,應該補課!當然,它把中國的教育稱作産業,還比較實事求是,中國教育的最大弊病之一,就是把教育當做産業來經營。

  言歸正傳,接著説作弊。報道説,中國各地的學校都採取措施防作弊。在河南,不能戴表到考場,橡皮和尺子要嚴格檢查,有些考場安裝了金屬探測器、手機信號屏蔽器和無線耳機探測器,可謂以高科技對高科技,毫不含糊,可謂科技的力量無所不在。如果這些人把作弊和防作弊的智慧用來做正事,説不定,中國人早就獲得諾貝爾獎了。

責任編輯:田智鋼

熱詞:

  • 高考改革
  • 自主招生
  • 考生人數
  • 高考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