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熊丙奇:南科大學生拒絕高考應是“權宜之計”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8日 07: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昨天高考首日,南科大45名學生在全社會的關注下,果然像他們先前的表態一樣,沒有一個人參加高考。

  對這些學生的選擇,究竟該怎麼看?教育界有專家提出,自主招生應該是基於統一考試基礎上的學校自主。是不是由此可以推論出南科大的學生參加高考也是合適的呢?考慮教育公平和學校自主權的高考改革究竟該怎樣推進?

  從學校的自主權分析,自主招生大致有三種境界:

  其一,學校完全自主。這就是考試、招生完全由學校操作。但這種模式只適合精英教育以及小規模招生。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情況下則不合適,每個學校自行考試錄取,不但增加學校招生成本,也使考生疲於應付。

  其二,“統一社會化測試+學校自主招生”。在這種模式中,考試由社會機構組織,學校自主認可,想報考某校的考生自主選擇參加某一考試,並以這一成績去申請大學。美國大學的入學制度,基本上就是這種模式,可供學生選擇的考試有SAT、ACT等等。

  其三,“國家統一考試+學校自主招生”。這類自主招生,考試由帶有政府性質的機構組織,由行政賦予考試的權威性,所有大學的入學都要以這一成績作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各校的培養特點自主招生。韓國與日本,就採取這種模式,體現了政府要求和學校自主的結合。

  南科大目前的自主招生,顯然屬於學校完全自主。這種模式,對於招生規模只有50人、沒有國家承認學歷的南科大來説,是適合的。對50個名額的招錄,學校有充分的精力進行評價、測試;因“前途未卜”,也不會有權勢者想著走後門。這既能充分體現學校和學生之間的自由雙向選擇,也不會傷及社會公平。在這種情況下,45名學生不參加高考,符合學校的改革現狀。

  但從長遠看,如果南科大的招生規模擴大,辦學地位確立,這種完全自主模式就不合適了,必須探索“統一社會化測試+學校自主”或“國家統一測試+學校自主”方式。從我國目前的教育考試情況分析,比較適合的方式,或許還是以統一高考為基礎,實施大學自主招生,即“國家統一測試+學校自主”方式。

  這就是在高考成績公佈之後,不再實行按分數和志願先後投檔錄取的集中錄取制度,而是學校自主確定分數要求,達到分數要求的學生自主提出申請,大學獨立自主招生。這是妥善處理政府管理、學校自主、社會公平關係的比較好的選擇。如果這樣的改革路徑能確立,即使有一天做南科大的學生要先進高考考場,公眾也不會認為是“倒退”。

  如果實行這樣的招錄體系,意味著政府部門不能再給大學額定招生計劃———一所學校如果按招生計劃發出通知書,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來確認(因每個學生可以獲得多張錄取通知書),要招滿目標學生數,必定要發出更多通知書———進而也意味著大學的自主權全部放開,由此,國家統一授予學位的根基就被動搖,大學必然走向自授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