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鄧海建:塑化劑,“城門失火”還是“疾在腠理”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7日 13: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柳春紅稱,去年10月,她與同事從廣州市各大型超市隨機採購不同品牌和口味的56份方便麵和25份方便米粉食品作為樣品。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檢出率均超過一半。

  塑化劑風波的源頭在台灣,彼時我們忙著檢測有哪些相關商品流入內地,及至塑化劑的真面目越來越明朗,才發現身邊諸多食品、日用品等或幾無倖免。華南農大教授研究的是去年的方便麵,高達50%以上的塑化劑檢出率令人瞠目。這不由令人想起近日相關部門的安民告示,説內地塑化劑問題寥寥,可以作壁上觀。遺憾的是,就如北京小學生對蘑菇增白劑觸目驚心的調查結果,質檢部門對類似問題總是顯得一如既往的“樂觀”。

  衛生部6月1日晚緊急發佈公告,將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列入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這意味著塑化劑將作為衛生監管部門今後的監督管理重點之一。此次職能部門的反應不可謂不迅速,但若從人命關天的角度説,仍有幾個疑問蘊藉在民眾心頭:為什麼塑化劑事件發生這麼多天,我們才將相關物質拉入“黑名單”?市場上除了相關台灣商品外,自己的産品果真與塑化劑無緣?如果我們的食品及日用品也有濫用塑化劑的嫌疑,那麼,究竟是哪些品種、採取哪些應急措施?

  最根本的一個問題是:此次塑化劑風波,于內地市場而言,究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無辜牽連,還是本來也病得不輕“疾在腠理”的不知不覺?問題暫時還不會水落石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專家給我們普及了其甚于三聚氰胺20倍以上的危害。比如,方便類食品受塑化劑污染將給民眾健康帶來多大的影響呢?柳春紅教授在論文中援引英國農漁食品部規定的DBP、DEHP耐受量,即每千克體重每天攝入分別不超過0.01毫克和0.05毫克。如果一個體重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食用兩包方便麵(每包含面餅90克和調味料醬包8克),DBP、DEHP暴露值就有可能超標。

  每有食品安全事故,某些學者便出來推銷屢試不爽的“適度無害論”,塑化劑風波也是一樣。既然人命關天,就當風聲鶴唳、“疑罪從有”,而公眾對職能部門的訴求似乎也並不太高:起碼該秉持與人家同等的警覺吧——而不是一齣事就為企業開脫、為市場漂白。塑化劑危機,説到底還是資本逐利的瘋狂使然,它只不過説明一個最簡單的道理:生化技術的發展,造福公眾生活的同時,也會成為無良商販非法牟利的催化劑。監管落後一步,“魔術”就會囂張一丈。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邏輯,是任何一個市場都存在的邏輯。

  對塑化劑秉持應然的警惕,遠比隔岸觀火説故事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