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葉檀:中國漲工資 全球低通脹時代終結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7日 12: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中國的低價製造品一度抑制全球通脹,造就了2008年之前五年高增長低通脹的黃金年代,而現在,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紐約時報》最近刊文報道,由於中國勞動力價格上升,在華的外貿公司壓力沉重,正在東南亞其他國家尋找其他低薪洼地。這兩年中國製造業成本大漲,僅人工成本一項,按照人力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去年最低工資增長22.8%,今年一季度增長20.6%,未來數年還將繼續上漲。

  中國的低價製造品一度抑制全球通脹,造就了2008年之前五年高增長低通脹的黃金年代,而現在,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在今年4月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美國前財長保爾森表示,美國經常性貿易赤字並非人民幣問題,中國出口産品給美國帶來了很多好處,增加了美國消費者的選擇,由於中國産品價格較低,幫助了美國控制通脹。今年5月,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諮詢師賽金(Hal Sirkin)説,美國國內通脹被大幅抑制,因為美國將生産轉移到中國和其他地方,而成本只有國內的20%或30%,但數年來成本大幅降低的情況已經結束了。

  美國居民消費品消費中7.5%由進口的中國物品構成。雖然中國製造價格上升不會直接影響美國的CPI指數,據中方統計口徑,2010年中美貿易額佔中國當年外貿總額的12.96%,對美進出口額分別佔中國進口總額的7.32%和出口總額的17.95%,這一份額相當於美國個人消費總支出的3%不到。但我們必須看到,中國有五類産品份額佔美國進口份額的60%,中國製造成本上升,意味著全球發展中國家製造成本也將同步上升,去年孟加拉最低工資增加87%,並且這些地區面臨著産業鏈不完整、生産效率低下的困境。由於薪酬沒有增長,美國物價上升反過來抑制了消費需求,美國統計部門只能用核心通脹指標自欺欺人。

  毋庸置疑,中國工人工資水平影響全球經濟,人為製造的低通脹時代終結,全球産業鏈將發生分化,而西方國家不得不尋找其他低價生産基地———上世紀50年代是日本,70年代是中國台灣,90年代後是中國大陸,現在輪到了誰?從體量上説,只有印度與印尼有可能。

  中國工人工資水平上漲對中國經濟是好是壞,尚未明朗。

  工人工資普遍上漲有可能是兩個方面的原因,樂觀的原因是生産效率提高,分配體制更加公平,工資上升預示著國內消費能力的提升,我們理該為此額手稱慶。另一個原因讓人悲觀,在通脹壓力下,工人工資被迫上升,上升的速度無法趕上貨幣的貶值步伐,結局將變得非常悲慘。

  正在經歷艱難轉型的中國製造企業,面對成本上升、環境污染以及産品定價難題,東部沿海地區的製造企業掙扎求生,貨幣政策與通脹壓力給了他們當頭棒喝。對承擔成本的群體我們除了要有悲憫之心外,還需要求證,讓這些企業付出成本是否真的能夠倒逼中國經濟結構轉型?這些企業與民間資金有哪些康莊大道可走?

  中國工人工資增加折射出全球經濟的深刻變化,美國的出口戰略、高額負債,與中國國內的消費,會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而通脹,則是揮之不去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