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洪波:大旱之時,水的奪佔與死亡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5日 09: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無限雜思】

  上遊應該對下游承擔義務,前人應該對後人承擔義務,人類應該對自然承擔責任,然而,現實中,情況完全不同。

  劉洪波 資深評論人

  長江中下游乾旱,已有“百年一遇”之説。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所陳宇煒研究員介紹,辛亥前後長江中下游有了氣象記錄,在春夏之交的這個季節發生大面積乾旱,前所未有。

  4月“桃花汛”消失,人們在等待6月開始的梅雨季。但往年也有過“枯梅”、“空梅”,今年情況也難測。

  乾旱何以形成,包含著一連串問題。天不下雨是顯然的,但為何天不下雨,是自然異常還是人工影響,是不是天不下雨就一定要旱,是不是天不下雨就一定要旱成這樣……問題問得越深,答案恐怕越多。

  問題自然值得問下去,但現實還是抗旱居首。媒體在報道各種抗旱行動,説是“千方百計”,其實方和計都有限。湖泊乾涸,河道乾涸,水塘乾涸,方和計怎麼多得起來?

  “過境客水”,這是一個久已有之的概念,抗旱時,“客水”須搶而引之。這相當於説,流動中的水,就屬於過客,先流經哪,哪先得。水本來是流動的,而現在,我們要把它看作靜止,靜止的才是“我的水”,流動的則是“客水”,客水就要搶來。這不只是關於水的觀念的一種錯誤,而且必然導致對水的搶佔和爭奪。

  水作為生態系統,有自身的邏輯。主水、客水之分,變流為止,先見先得,則免不了水多時以鄰為壑,水少時以鄰為敵。水生態將無人關心,上下游之間水權之爭不止。

  又有人工增雨,各地都在進行,報道説,有的省份出現了增雨炮彈緊張的局面。炮彈增雨,人工影響天氣,直言之,應算是“搶留過境客雲”。水有過境之説,雲又何謂不可?“過境客雲”,就是光飄著不下雨的雲。這樣的雲,要用炮彈打到它下雨。各地紛紛人工增雨,就是紛紛截留過境客雲了。

  雲和雨,作為大氣現象,自然也有規律。大氣環流,雲雨不遂人意,人工增雨,算是使天遂人願、使人勝過天的體現。抗旱緊急,不能説不好。緊急情況,救得了急就是合宜的。只是但願不要因人工能影響天氣而增長了豪情,同時,但願不要因大家都在“搶留過境客雲”傷了和氣。“雨本來要下到我們這裡的,被他們用炮彈打落了”,影響天氣變成影響和氣,這不是不可能。

  搶水爭端,這是自古就有的,現在也不絕跡。何止是不絕跡,隨著水資源變得益加緊張,可能會變得更加多見。甘肅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搶水,民勤與武威兩地關繫緊張,而且官民同心,這是眾所週知的。

  這次長江中下游大旱,已報湖北東荊河流域“各流經縣鎮各自築壩搶水”,致河水接近斷流。洪湖則湖幹見底,自身難保,更無法向市內其他內河補水(流往外面的水,考慮都不用考慮),沿湖各鎮搶抽湖水,“部分村民因為取水問題互相爭鬥,甚至出現攻擊基層幹部的現象”。

  又有消息稱,江西將興建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三峽蓄水對鄱陽湖的影響”,築壩調節鄱陽湖水位,汛時防江水倒灌,旱時防湖水外流。

  這就是説,鄱陽湖流域將形成相對獨立的水環境系統。不妨設想,洞庭湖、洪湖等湖泊,連接長江的各支流,似乎都可以進行這樣的“小流域治理”。這樣處處節制水流,大江大河就真的只不過是行洪道了。水資源將經過“水利”而各自搶佔,水環境將經由“水利”而惡化,水生態將經由“水利”而解體。

  問題是,誰能説江西以鄱陽湖築壩而自求全省之利的行為不值得同情和理解呢,它所做的,不過是人們都在做的事情而已。

  上遊應該對下游承擔義務,前人應該對後人承擔義務,人類應該對自然承擔責任,然而,現實中,情況完全不同。環境倫理如果不成為一種國家倫理、社會倫理和人類倫理,水的奪佔與死亡就不可避免。而奪佔所産生的由水而來的利益,類似于殺死水生態和水環境後爭搶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