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苗蠻子:為何難容一個有夢想的環衛工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4日 10: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兩個多月前,北京朝陽區四清廠的環衛女工張秀芳,因善於耍大掃帚而走紅網絡和電視。近日,她因常上節目造成誤工以致丟了工作。張秀芳所在環衛組的班長説,張秀芳所在的路段僅兩個人,工作量比較大,並且,“一個月裏她有20天不在單位,別的同事也會有意見。”張秀芳説,“我想告訴我隊裏的姐妹,環衛工也可以有夢想。”

  張秀芳“被辭職”,一個顯在的因素是其常上節目而造成誤工。對張秀芳而言,耍掃帚、上電視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前提是必須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退一步講,若一兩天不清掃,還可以請同事“照顧”一下;但若長時間不履行自己的職責,單位又不增加人手,則可能會增加其他同事的工作量,這對其他同事來説是一種不公平。當然,在隱性的層面上,不憚以惡意來揣度,基於“見不得人好”的人性弱點,張秀芳荒廢本職工作而外出“幹私活”、掙名氣,恐怕或多或少地引起同事乃至領導的嫉妒、反感。“別的同事也會有意見”,或許就含有這種意思在內。

  從管理的角度來看,環衛所辭退一個月20天曠工的員工是無可厚非的。但張秀芳“被辭職”卻引起了人們的爭議。人們對張秀芳單位的做法,除了理解和支持之外,更多的是表達不滿。這難道是人們沒有是非之分嗎?顯然不是。不難看出,人們之所以為張秀芳被辭退而鳴不平,就在於人們從張秀芳身上看到了一種珍貴的東西——如張秀芳所説,“環衛工也可以有夢想”,她並沒有因為環衛工的身份,而喪失自信與自尊。有夢想才有希望,“掃帚姐”對生活的樂觀態度,不僅給環衛工作添加了一道令人舒暢的色彩,而且感染了人們,並引起了人們的共鳴。

  “掃帚姐”之於普通公眾,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面鏡子。在這面“鏡子”前,我們或許可以照出自己曾經有過的或潛藏於心底裏的“夢想”。在人們常常感慨于淪為房奴、上班奴甚至掙錢的機器的今天,從工作中獲得快樂,並在工作中創造“奇跡”,已成為很多人的一種奢望。而張秀芳給人們傳遞了這樣一個積極的信號:快樂和夢想並非遙不可及,人人都有追求夢想的權利,並有實現夢想的可能。

  顯然,較之張秀芳常上節目而誤工,其追逐“夢想”的精神更引人關注。但這並非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兩者其實可以達到一種雙贏狀態,而成就一段人性佳話的。這無疑需要考驗當事雙方尤其是單位領導的管理藝術。環衛所因張秀芳誤工就將其解聘,顯然不是明智之舉,如此做法只為單位減分而不是加分。張秀芳用掃地的工具表演了獨特的才藝,並未給環衛工丟臉,而是展示了環衛工的新形象,讓公眾對這一群體心生敬佩。就此而言,張秀芳何嘗不是環衛部門最理想、最親民的“形象代言人”呢?即便退一步來説,張秀芳因上節目而造成誤工,雙方其實也是可以協商的,比如張秀芳可以拿出一部分演出資金回饋單位以及同事,或單位為她創造條件,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讓她盡可能地展示才藝和夢想。

  然而,“人性佳話”註定是稀缺的,否則就不成其為“佳話”。“掃帚姐”本來是一個輕鬆可愛的故事,現在卻因被過於理性的對待,而蒙上了一層陰鬱的色彩。這折射出了我們這個時代寬容的生存空間是何其狹小。在一個開放和多元的社會裏,張秀芳被辭職是其單位按章辦事的結果,這固然不應受到大家的苛責,但在人性的層面卻讓人為之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