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錕:大旱之年更要念好“節水經”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3日 14: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今年長江中下游遭遇了多年未遇的大旱天氣。氣候監測顯示,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至八成,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為1954年以來同期最少。由於天氣持續乾旱少雨、農村抗旱大量用水等原因,淮河盱眙段、洪澤湖水位持續下降。5月24日,淮河江蘇段水位降至12.16米,是同期歷史上記載水位的最低值。

  船舶在淮河航道擱淺,居民用水限時供應,蔬菜價格比春節貴了三四倍,洪澤湖水位告急。氣象專家提醒,今年旱情堪比1966年的大旱。就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位一度跌破歷史最低,低於死水位近4米。而長江三峽水庫的水位,今年也首度跌破150米。

  然而,現實的境況中,我們卻看到了這樣與旱情格格不入的一面。在農村,許多地方的灌溉工程沒有採取微噴滴灌等節水新技術,而是採取原始的漫灌的形式。這種粗放型、無節制的灌溉方法,在嚴重缺水的當下,難以保證農業用水的安全。在城市,無節制的洗浴、洗車、生活用水,居民用水的循環利用難以廣泛推廣,節水意識淡漠,用“水價杠桿”難以撬動居民的用水習慣,水危機下不知覺醒的城市人在無度地“揮霍”著生命之水。如此種種,與嚴峻的旱情相悖。

  大旱之年,以及由此帶來的飲水危機、生態危機,看似老生常談的話題,卻在時刻提醒著我們:大旱之年更要念好“節水經”。我國是個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的佔有量僅為世界的1/4。現實要求我們越是在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的時候,越要注重節約用水。要堅決摒棄以資源環境為代價追求政績的現象,絕不能允許以保經濟增長的名義再度犧牲水資源。

  念好“節水經”,要加強生態保護。良好的水環境,是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有專家認為,我國一些地區嚴重缺水的原因,是長期以來不合理開發水土資源等人類活動導致的濕地萎縮、天然植被銳減、水土流失加劇、土地沙漠化及次生鹽漬化等自然生態系統的退化趨勢日益加劇造成的。用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式發展經濟,統籌兼顧、多措並舉,全面推進節水社會建設。

  念好“節水經”,要積極推進水價改革。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鎖定了水利建設,在這樣的良好勢頭下,要積極推進水價改革,工業和服務業用水要逐步實行超額累進加價制度,拉開高耗水行業與其他行業的水價差價,用政策和措施來保證節水的真正實施。

  念好“節水經”,要完善各種配套設施。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天天喊“節水”,相關配套設施卻跟不上。政府職能部門和相關科研院所要加強節水設施的投資和研發,把節水工程作為水利基本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大力推廣管灌、微噴和渠道防滲等先進節水技術,在有條件的社區儘快實現居民用水的循環使用。

  念好“節水經”,要提高公眾的節水意識。節水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面對旱情,國人責無旁貸。協力抗旱,關乎每一個公民。節約用水人人有責,今日的浪費必將造成明日更大的乾旱災難,讓節約用水成為一種集體自覺,抗旱才能形成強大的社會合力。 (李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