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解決塑化劑危機 內地監管部門要主動出擊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3日 14: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張天潘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柳春紅6月1日晚證實,其與同事最近刊登在《食品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稱,受包裝中的塑化劑溶出影響,市售方便麵和方便米粉存在不同程度的塑化劑污染。(6月3日《西安晚報》)

      從蘇丹紅到三聚氰胺再到毒奶粉等等,各種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雖説越來越令人麻木了,但是沒想到,每每爆光出來的問題,依然是越來越讓人感到驚悚。現階段,再也沒有什麼比食品安全再讓中國人感覺糾結的了,民以食為天,但是這“天”,卻一次次地塌陷下來。可以説,現在我們公眾對於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好像是處於四面楚歌、驚弓之鳥的狀態了,每次有這個領域的報道出來,都能夠引發強烈的關注與焦慮。如今,驚魂未定的我們,又一次遭遇了來勢兇猛的“塑化劑”了。

      這段時間以來,各個媒體也都在密切關注台灣飲料以及方便麵等含塑化劑事件的進展,但是這種碎片化的媒體追蹤,所能提供的也僅僅少量的、模棱兩可的公眾亟需的信息,對於塑化劑問題的解決,也很難起到實質性的促進作用。其實,輿論與媒體的呼籲、追蹤,其實僅僅是屬於拋磚引玉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政府監管部門及時出擊,儘快向公眾公佈進展,及時披露與塑化劑有關的市場整治情況,以有效地緩解消費者過度恐慌,也能起到提醒消費者的效果,同時一定程度上能發動消費者的在這個過程的作用。

      在塑化劑的事件中,台灣有關方面的表面,可謂值得借鑒。為加快處理這起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台灣有關機構就從5月31日零時起展開“掃蕩”,全力清查所有産品。規定使用起雲劑(毒塑化劑的添加劑)的運動飲料、果汁、茶飲等5大類食品,都須提供檢驗安全證明,否則一律下架回收,違者將受重罰。官方也將不再接受諸如“下游廠商也是受害者”、“不知者無罪”等推脫理由,並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了情況。

      相比之下,我們內地的監管部門好像並沒有採取大的動作,不僅沒有展開大的排查。而且對於公眾對於“檢測本土飲料”的呼籲,也並未見回應。更關鍵是的,在信息披露上,也顯得較為滯後。現在公眾了解最多的就是各地媒體上如出一轍的“記者從各大超市、商場等主渠道了解到,暫未發現上述台灣有毒飲料”,一副欲説還休之狀。但很顯然,這並不能讓公眾釋懷。而這也間接地説明,相關的監管部門未能領跑在事件的最前端,這很大程度上可以説,是一種失職的表現。

      在現階段這個相關標準還未制定之時,我們現在能夠依賴就是監管部門的嚴密的監管,加大整治排查的力度,同時不間斷地對外發佈信息。毋庸置疑,信息透明與公開,是解決任何緊急問題的最好辦法。但這信息披露的主題,顯然不是媒體,而是監管部門。這就要求,監管部門應該在各類問題中,更要跑在信息的最前端,主動出擊,而不能走“媒體披露”—“監管介入”這個一貫的老路,處處被動。我們也期待,有關部門能夠對此也能夠展開一次塑化劑的“掃蕩”行動,讓公眾得以從塑化劑的驚慌之中更快地走出。

      當然,在這裡筆者也想在重申下我一貫的觀點:在這個食品安全危機四面埋伏之時節,如何儘快地提升公眾的食品安全知識水平,給公眾最大限度地掃盲,或許也是一個能夠有效地遏制危機氾濫、緩解公眾焦慮的辦法。

      我們也都知道,在這個工業時代裏,綠色與原生態,確實在離我們越來越遠了,連我們的衣服,大部分都是石油的附屬品製造出來的,可以説,追求絕對的綠色與健康,基本上成為了一種幻想了。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加強嚴格的安全監管,我們應該考慮如何提高公眾對於食品安全的普及性知識。這其實就像醫療健康問題一樣,除了政府加強衛生公共事業的投入與管理,對於公眾的衛生健康知識的普及,也是雙管齊下同時在進行的。

      當下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公眾的知情權以及工業知識太少,普及性遠遠不夠,食品安全領域只能被動地靠媒體爆出來一個,然後才有所了解。甚至在一般性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處於一種認識盲區狀態,就像一般的燒烤油炸食品(烤串薯條等)、腌制食品(鹹魚臘肉腌菜)等,均有致癌物質,但是在我們日常中卻常常毫無意思地被食用。雖然《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了消費者很多的基本權利,比如“使消費者取得充足信息,使他們能夠按照個人願望和需要作出掌握情況的選擇”。但是長時期以來,多數消費者並不能真正地從多種公共渠道及時獲得食品安全的信息。

      而就在這種的生産者與消費者信息不對等情況下,如果監管再缺位的話,各種危害公眾安全的添加劑與有毒物質就可以暢通無阻地“神州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