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廖水南:別讓兒童節再“失守”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2日 09: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昨天是兒童節。記者走訪發現,商家打出的“六一”牌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一雙涼拖鞋880元,而一條蛋糕裙則高達3090元,家長們不約而同選擇以物質贈送作為孩子過節禮物的同時,也在感慨:現在的兒童節,咋就成了家長的兒童“劫”呢?(《成都晚報》)

    節假日吹起“奢侈風”,這不是什麼新鮮事。據媒體報道,早在一週前各地就開始陸續出現“天價粽子”,比如長沙某商場一盒只有12個松茸粽的端午禮盒裝粽子就賣到1088元的高價,還供不應求;而去年在網上,3000多元的粽子禮盒曾經號稱賣斷貨。難怪有網友戲言,我吃的不是粽子,是金子。

    六一,是兒童的節日。在這一天,孩子們不僅可以享受相應的福利保障,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家長們也往往會買禮品送給孩子作為鼓勵和補償。從這個意義上講,兒童節禮物已經是一種愛心的表達,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味。

    然而,天價兒童禮物的出現,不但讓這種人情味變淡了,甚至還變味了。因為這些禮物並不是針對所有消費者,一些普通家庭對此只能望洋興嘆,即使有經濟能力消費,買來的奢侈禮物也容易被孩子拿來作為攀比的對象,這樣一來,大人和孩子看中的可能就不是禮物,而是禮物的含金量。

    有位家長這樣表示:“買高價位的兒童禮物,這是沒辦法的事。節日裏,不買都不行,買便宜也不行。”可以説,這番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會對天價兒童禮物的態度。

    近些年來,借節假文化唱經濟大戲,不僅是各地旅遊景點的發展思路,也經常被精明的商家現炒現賣。如今,無論是舶來的洋節,還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都會從不同角度來一番挖掘,將一些原本的節日文化氣息沖刷得一乾二淨,讓節日文化受到重創。難怪有人感嘆,節“味”越來越淡了。

    兒童節成兒童“劫”,與商家的逐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國家設立清明、端午、中秋等法定假日,是要更好地弘揚傳統文化。同樣,把五一設為勞動節、六一設為兒童節,則是出於維護勞動者和兒童權益的考慮。如何避免兒童節再次失守,應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關注與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