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如何使個稅法修正案真正順民意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31日 16: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信海光

      據中國人大網公佈的信息顯示,為期一個多月的個稅法修正案(草案)徵集意見將在5月31日結束。截止目前,徵求意見數已超23萬條,創人大單項立法徵求意見數之最,超過以往20部法律草案總和。此前的記錄是由勞動合同法草案保持,2006年向社會公佈的勞動合同法草案,公佈一個月共收到各方意見19萬餘條。

      個稅法修正案徵求意見遭遇洶湧民意,這既顯示出民眾對這項涉及億萬個體福祉的法律的強烈重視與關注,也折射出中國國民公民意識的提高,人大民主立法、開門立法,尊重公眾的立法權和參與權,而國民積極參與,熱情回應,所體現都是社會的進步。

      國家權力機關在出臺公共政策之前積極引進公民參與和利益表達是現代法治社會的一個基本特色,在中國亦不例外,《立法法》第五條就規定: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但在實際立法過程中,類似於個稅法修正案徵求意見時所顯現出來的洶湧民意卻不多見,這其中原因多多,有制度原因,比如,在中國,多數法律並不採用公開徵求意見的形式吸引民眾參與--更常見的是聽證會、座談會;也有法律本身的原因--很多法律涉及的利益面比較窄,多數公眾並不關注。

      近年來,作為重要的技術原因,互聯網的普及,也大大推動了民眾對涉及切身利益公共事務參與熱情的高漲,互聯網信息傳遞的即時性、低成本使“雪片似的信件”成為常態,在個稅法修正案(草案)中也不例外。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創紀錄的23萬餘條公眾意見其實全部是網民在全國人大網上所留,目前尚不知道人大法工委收到多少封實體信件,但根據以往幾次公開徵集意見的經驗,與互聯網相比,人民來信的數量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互聯網的出現,使人民在立法中實現利益表達的效率大大提高,這就使得另外一個問題顯得尤其迫切:如何使人民的意願不至於沉沒在聲音的大海中,如何使法律真正在民意的基礎上被創立。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既使徵求到再多的意見,也不過僅僅是個數字而已。事實上,儘管這次個稅修正案草案中已將個稅起徵點從每月2000元提高至每月3000元,但還有相當大一部分公眾聲音認為3000元的免徵額仍舊偏低,如果徵求到的意見中持此觀點的公民也佔多數,不知會不會影響到法律的出臺。

      在未來的中國,公民利用互聯網、短信等便利條件參與立法和利益表達的機會將越來越多,要使民意落到實處,就必須建立一套相關的規則,把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制度化,完善公眾參與的程序,確立公眾意見取捨的標準,對於公眾建議,尤其是修改意見、反對意見、來自弱勢群體的意見、來自少數群體的意見等要充分重視並積極回應,應向社會公開徵求到的民眾主流意見......在這些方面,有的地方政府已經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比如,在2007年1月1日廣州市就施行了《廣州市規章制定公眾參與辦法》,該《辦法》在“公眾參與環節”、“徵求公眾意見方式”、“回應公眾意見”等方面有不少創新之處,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