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趙勇:面對院士帽的誘惑,官員應主動避嫌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7日 10: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中國工程院發佈2011年度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引發了巨大爭議。

  爭議集中在名單上的高官和央企高管候選人身上———在工程管理學部44名候選人中,近半來自央企和政府部門,如上海市副市長沈曉明、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原中石油副總胡文瑞等。(5月26日《京華時報》)

  很多人質疑評選標準,認為這是院士官僚化的表現(很多央企高管其實也是官員),但工程院學部工作局一位工作人員卻稱:現任企業高管、政府官員、大學校長等職,並不能否認其以前從事過科學技術工作,且目前不少企業老總仍在承擔部分科研工作,掌握前沿的工程技術,故不能因職務身份就將這些人拒之門外。也有一些網友持類似的觀點,他們認為,“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沒什麼不對。

  官員是不是不能當選代表中國最高學術榮譽的兩院院士?這是爭論的核心點。答案其實很明確———當然不能。建議那些支持官員當院士的人去看看那些科研發達的國家,看有沒有現職官員因為科研學術成就獲獎的。院士這個稱號,是對一個人科研學術成就的褒獎和肯定。我們都知道,搞科研和學術,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官員呢?精力都在行政事務上,哪有什麼精力來搞學術研究?邏輯上來説沒有什麼精力投入科研的官員大量成為院士候選人,這當然會給人“權力通吃”的聯想,否則的話,你就無以解釋一個人可以既做好行政事務又在科研上取得突出成就,除非這個人有分身法。

  “學而優則仕”可以,因為你沒有掌握公共資源,你的能力是純粹的;但“仕而優則學”就不行了,作為官員,你掌握了大量的公共資源,擁有比普通人大得多的通吃能力,誰能證明你的能力是純粹的呢?簡單來説,誰能證明你的論文不是靠官大一級壓死人才能發表的呢?選擇仕途,就意味著你要捨棄一些東西,比如比普通人少得多的個人隱私,這是符合權力和權利制衡原則的———你手握大量公共資源,在獲取權力的時候,必然要相應地捨棄一些個人的權利,否則的話,權力膨脹就失去了基本的制衡和監督。對於那些搞科研出身的官員來説,選擇仕途,也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在科研上登頂的機會,因為你沒那個精力,並且做好行政工作才是你的分內之事。既想仕途通達,又想成為科研領域的權威,哪有這樣兩全其美的事?

  在質疑官員獲選人的聲音中,很多人提到了院士官僚化的問題,認為學術自身喪失了底線,丟掉了遠離權力的起碼尊嚴。這樣的質疑當然是有道理的,學術界的自我矮化和自我行政化,的確是很多領域泛行政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學術界要有自己的操守,遠離權力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但回過頭來想想,把責任大部分推到學術界的自我矮化上,恐怕有失公允。造成學術界官帽亂飛的更重要原因,是很多官員沒有主動避嫌的意識。這個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資源,行政權力是一種資源,話語權是一種資源,學術界的院士榮譽也是一種資源。作為官員來説,其本身已經通過行政權力掌握了大量的公共資源,並且由於行政權力的強勢,他們在其他社會資源面前,也比其他群體有著更強的競爭力,當然也應該有更嚴格的邊界——一個普通人可以言者無罪,一位官員就不能脫口而出“老百姓要公平是臭不要臉”這樣的昏話來。如果對官員在爭奪其他社會資源方面沒有嚴格的遏制,那麼,“贏者通吃”的局面就會形成,基本的社會公平就會消失無蹤。權力謹守邊界,遠離其他各種社會資源的爭奪,這應該是基本的行政倫理,但從現在很多官員熱衷於鑽營學術界、意圖名利雙收來看,這種行政權力主導下的“贏者通吃”現象已見端倪,整個社會不可不對其保持最大程度的警惕。

  當前社會的泛行政化傾向之所以越來越明顯,我們之所以深陷官本位不能自拔,原因即在於沒有邊界的行政權力對各種社會資源的肆意爭奪,如果任由權力在這條路上狂奔下去,那麼也許有一天,我們就會發現,這個社會除了官帽亂飛和鑽營權力之外,早已經一點活力都沒有了。(趙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