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吳為忠:伊能靜文字暴力説與媒體道義論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6日 14: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如果説新聞媒體刊登的文字對他人構成一種名譽上的傷害,這就是一種文字暴力。最近,正在《中國達人秀》舞臺上擔任評委並深受觀眾喜愛的台灣藝人伊能靜就遭到了媒體的這種傷害。

  日前,台灣《壹週刊》以“激似伊能靜薄紗光碟曝光”為題,報道在網絡販售的光碟中,驚見裸露唱歌的女主角“激似”剛出道的伊能靜,報道引發熱議。伊能靜迅速以聲明和發佈會的方式予以否認,表示已經全權委託律師處理,不排除與週刊對簿公堂。不過,週刊認為在報道中盡到求證的責任,“激似”這樣的詞也沒有不妥。這讓伊能靜忍不住在博客中控訴“語言暴力”。

  站在一個中立而又客觀的立場上看待《壹週刊》有關對這篇報道的解釋,這是不能自圓其説的一種表態。何謂“盡到求證的責任”?“激似”這樣的詞違背了新聞真實性的基本原則,新聞中怎麼能夠把“似”這樣一個不確定的詞作為新聞的依據呢?新聞的真實性是指這些具體的事實,必須是真實的,是現實生活中已經發生或存在的真人真事,是如實地反映了客觀事實的本來面貌,應該是一是一,説一不二。真實是新聞的生命。

  週刊刊發了這則消息後,伊能靜迅速以聲明形式反擊,表示已委託律師處理,更要週刊停止販賣。她強調:“《壹週刊》封面中以‘錯誤模擬’方式,誤導閱眾,實已侵害本人的名譽權!”更拜託其它媒體別再跟風,否則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動。近日,錄製“達人秀”的伊能靜專程從上海飛到台灣地區召開記者會。

  伊能靜隨後在博客中抒發情感:“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免於暴力恐懼的自由。這份保護不因我的工作、身份而改變。而恐懼不僅僅是指身體暴力,也包含了語言暴力。我已經決定,不再姑息任何傷害性的報道及其出處——八卦雜誌、報紙、電視、網絡。無論傷害的可能性有多低,我都將訴諸法律。曾經選擇回避,我選擇在此默默地生活,安靜地工作,不願再多被談論。但我渴望的寧靜卻不斷被打擾。沒有任何人希望活在語言文字的傷害下,我有權力維護我的生活,以及我對生活努力的付出。”

  閱讀了伊能靜在博客上的這段感言,不僅又想起魯迅先生在《論“人言可畏”》中的一段文字。“‘人言可畏’是電影明星阮玲玉自殺之後,發見於她的遺書中的話”。報章“對於更弱者阮玲玉一流,也還有左右她命運的若干力量,也就是説,它還能為惡,自然也能為善。它是有選擇的,有作用的”。儘管阮玲玉之死發生的年代早已過去,但是,魯迅先生的這句話並沒有過時。

  懲惡揚善,激濁揚清。這是媒體的擔當和責任。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達,網絡上的海量信息中,也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除了門戶網站,在微博、博客裏,也經常爆出很多有新聞,但是,當我們把從網絡上獲取的各種爆料轉化為新聞報道,切不可以為貼上來自“網曝”的標簽,便沒有審核的責任了。相反,更有核實新聞真實性的義務,以此維護媒體和記者的公信力。

  當然,除了事實的真實這個基本要素,還有新聞價值的重要性和新聞傳播的及時性,而新聞的真實性是必須堅守的底線。我們要從伊能靜的“感言”中體悟到媒體肩負的責任,不要使虛假報道成為一種文字暴力,傷及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