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人民日報:國乒別成孤獨的王者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4日 11: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又是一次毫無懸念的大包攬,國乒在鹿特丹世乒賽上的輝煌戰績,再度證明了中國人在乒乓球項目上的登峰造極。然而,賽場上的所向披靡並不代表一切,世乒賽期間發生的幾件事兒給國乒的“完美樂章”增加了些許不和諧的音符。

  世乒賽期間,國際乒聯運動員委員會選舉新委員,儘管國際乒聯強調“每位運動員都有投票選舉的權利和義務”,且“投票程序非常簡單”,但直到投票截止,中國軍團只有王勵勤一人參與投票。隨後又傳來消息,王勵勤在運動員委員會主席選舉中,與白俄羅斯名將薩姆索諾夫同獲最高票數,結果他主動“讓賢”,放棄了主席職位。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景象耐人尋味:每當中國選手比賽結束,蜂擁而至的永遠是中國記者,幾乎不見外國記者前來採訪。

  與冠軍和榮譽相比,這些事看起來似乎無足輕重,卻很有可能讓國乒變成一個“孤獨的王者”。金牌並非體育的全部,融入國際舞臺、主動參與事務、自主表達觀點,理應是一個強勢項目乃至一個體育強國不可或缺的責任和義務。國乒用球技征服了對手,還需要贏得廣泛意義上的理解和認同,更應該發揮與戰績相匹配的影響力和主導性。顯然,在這一點上,國乒要走的路還很長。

  主動“讓賢”只是因為語言障礙嗎?

  鄭軼:對於王勵勤主動讓出運動員委員會主席一職,官方的解釋是因為語言原因。而本屆世乒賽,許多外國媒體都抱怨中國選手不説英語,很難溝通和交流。主動“讓賢”僅僅是因為語言障礙嗎?如果國乒一直難過“英語關”,是否會如國際乒聯官員所言“成為推廣乒乓球運動的一大障礙”?

  劉小明:現役乒乓球國手英語水平高的人不多。不過,亞洲其他高手,如柳承敏、朱世赫、吳尚垠、水谷隼等,英語也不行。王勵勤“讓賢”情有可原,語言因素應該是主要原因。如果他退役後,能像鄧亞萍、楊揚等那樣努力提高外語水平,擔任類似的職務應該不會再有難處。中國乒協和中國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與國際乒聯和國際乒乓球界之間一直保持很好的關係,整體看,相互溝通不存在什麼障礙。中外運動員彼此之間的個人關係大多不錯,而國際乒聯向全球各地推廣乒乓球運動過程中,也十分倚重中國。

  王繼晟:現役中國乒乓球運動員的整體素質還是比較高的,但英語能力可能參差不齊。主要因為他們把更多精力放在訓練和比賽上,顧不上提高英語水平,目前還沒有見過哪位中國球員在新聞發佈會上“秀”過英語。不過,中國乒乓球隊已儘量讓隊員多學英語,我曾在封閉集訓的基地食堂看到墻上貼著英語單詞,以便隊員隨時隨地學習。

  谷雲峰: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國家隊隊員的英語水平的確有限,運動員接受的文化教育和外語教育不足,對外交流時肯定存在語言障礙。另一方面,國際乒聯也有些片面,應該在中國運動員參加活動時儘量配翻譯,只要有良好的組織安排,交流不是問題。我認為英語不會成為推廣乒乓球運動的障礙,乒乓球交流推廣畢竟還是重在技術和打法。

  國乒是否真的“拒人于千里之外”?

  鄭軼:據報道,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曾發過一封“投訴函”,稱很多乒乓球賽事主辦方希望中國運動員能更積極配合宣傳工作,比如參加賽後訪談等活動,但中國選手的不合作態度讓他們處處碰壁。國乒是否真的“拒人于千里之外”?

  劉小明:總體看,中國乒乓球隊對各大賽事的宣傳報道比較配合,積極接受採訪,個別隊員偶爾有怠慢媒體的情況,但不普遍。由此就認定,中國乒乓球選手素質不高、“拒人于千里之外”,恐怕不能成立。

  王繼晟:就我的採訪經歷看,中國乒乓球運動員一般情況下都比較配合。有時確實存在特殊情況,例如本屆世乒賽,每次採訪都要重復好幾輪,從國際乒聯採訪專員、央視、報紙再到網絡,所以有的運動員採訪中缺少激情,或者有點情緒化,都可以理解。有的運動員是因為有兼項,才回絕記者採訪。

  谷雲峰:這不是一個普遍性的現象,國乒作為最高水平的隊伍參加比賽時,賽事組織方肯定希望中國隊能多參加一些賽事宣傳推廣活動,但中國隊參加比賽時要求比較嚴格,又以獲獎為主要目標,賽前要集中精力進行封閉訓練,肯定不願意分散精力在一些宣傳活動上。我認為這跟賽事組織有關係,中國乒乓球隊參加比賽多、時間緊,賽事方在組織活動時應該提前聯絡、安排日程,對於一些臨時組織的活動,國乒失約在所難免。

  賽場禮儀是中國選手的短板嗎?

  鄭軼: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曾批評中國運動員球技雖高,但“職業素質與中國隊的成就並不相稱”。而有些網友也抱怨,國乒雙打隊員間缺少交流,賽後與對手握手就像走過場,也不習慣向觀眾致意。如何看待這種説法?賽場禮儀真的是中國選手的短板嗎?

  劉小明:據我了解,在中國各項目國家隊裏,乒乓球隊是比較重視文化知識及禮儀教育的,接受過如何面對媒體的訓練。對於外界的一些批評,如比賽後握手敷衍等,應該注意改正。這次鹿特丹世乒賽,中國隊獲得5個單項冠軍的運動員場上、場下表現都還不錯,既彬彬有禮,又有個性的張揚。

  谷雲峰:我國運動員在職業精神、個人素質方面還有欠缺,一些無禮行為顯然是對對手和觀眾的不尊重。國外非常重視賽場禮儀,中國運動員在這方面與國外運動員存在明顯的差距。我國的風俗習慣和國外不太一致,存在文化、禮儀上的差異,我國運動員在尊重當地習慣和入鄉隨俗方面做得不好,同時自身素質也有待提高。今年波爾到中國參加亞歐對抗賽時,曾與我國一些小隊員進行交流,他打球非常認真,沒有糊弄小隊員,在合影、簽名時也特別認真,但我國有些頂尖運動員就做不到這樣。要解決這些問題,最主要的是要學習做人的道理,要尊重別人,要有職業精神,還要學習國外運動員的敬業精神。不僅要球打得好,更要加強溝通交流。

  乒乓強國怎樣融入國際大家庭?

  鄭軼:國乒傲視群雄的地位毋庸置疑,但這種霸氣似乎只局限在比賽中。有業內人士曾表示,國乒參與國際乒聯事務的意願並不強烈。作為乒乓強國,我們該如何發揮自己的作用?怎樣才能更好地融入國際大家庭?

  劉小明: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和國際體育多數項目的中心在歐美,乒乓球、羽毛球是例外,當前的重心在亞洲。中國乒乓球隊在力爭成績一流的同時,也要為乒乓文化的創新發展作出貢獻,包括形成新的技戰術打法、更吸引人的比賽方式和規則、更適合推廣的器材設備、更具特色的賽事運營。

  當前,歐美人佔據著更大的體育話語權,中國體育界要增強實力和創新精神,通過良好的精神面貌,為自己贏得更多的話語權。

  王繼晟:從提高中國的軟實力、拓展乒乓球運動的長遠目標看,中國運動員應該儘快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和綜合素質,提高中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從運動員到體育官員,中國都應該培養更多體育外交家。

  谷雲峰:國際乒聯要將各個協會組織起來進行有效的交流,而中國僅僅靠“養狼計劃”還是不夠的。中國運動員不是不願意融入國際大家庭,而是中國運動員乃至中國人的性格比較內斂,不習慣以高調的方式參加活動,而且在語言方面的確存在障礙。

  中國乒乓球要更好地融入世界,一方面要“請進來”,讓國外其他協會的運動員、教練員來中國訓練、比賽、交流。另一方面,中國乒乓球要積極“走出去”,多派些教練員去國外工作。中國乒乓球隊在參加國際比賽時也應該加強溝通,在行程中安排一些推廣交流活動,運動員也要提高職業精神,注意賽場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