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佘宗明:“剖腹自醫”是保障缺位下的悲愴自救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4日 11: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濟南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農婦吳遠碧揮刀自剖,純屬無奈之舉:捉襟見肘的家境,著實不菲的醫療費,都像是凜冽刺骨的寒風,侵襲著貧弱之軀,也讓生存的步履更為艱難。吳遠碧的個體際遇,跳不出“因窮懼病、因病致窮”的循環怪圈。貧苦之刃,削減著她的抵禦力,在突如其來的“怪病”面前,“弱不禁風”刻畫著她的生存之艱。

  “這一刀下去,好了,就不再拖累家人了;要是要了命,也就不用再拖累家人了。”53歲的重慶農婦吳遠碧無錢就醫做手術,賭命揮刀自剖放出腹部積水。這是當前進城農民工因病陷入絕望的極端案例。所幸其揮刀自剖的驚世行為啟動了時下底層百姓遇到困境獲得救助的一般模式(媒體報道——領導重視——職能部門積極行動),目前得到了救治。但該事件背後的體制缺陷卻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5月23日《華商報》)

  無錢看病,剖腹自醫。悲情元素的混雜勾勒出“看病貴、病不起”的社會病灶,令人扼腕。五旬農婦的“剖腹自醫”,在公共救濟缺位的語境下,儼然是“開胸驗肺”式的權利自救,“刮骨療傷”的悲壯中飽含著對制度保障“短板”的憤懣。

  若非走投無路,誰會劍走偏鋒?農婦吳遠碧揮刀自剖,緣于生活所迫,純屬無奈之舉:捉襟見肘的家境,著實不菲的醫療費,都像是凜冽刺骨的寒風,侵襲著貧弱之軀,也讓生存的步履更為艱難。吳遠碧的個體際遇,跳不出“因窮懼病、因病致窮”的循環怪圈。貧苦之刃,削減著她的抵禦力,在突如其來的“怪病”面前,“弱不禁風”刻畫著她的生存之艱。

  制度保障無疑是驅散生活陰霾的外力“屏障”。在現代文明裏,醫療保障是托起“病有所醫”的根本,也是壓倒重病的那根“救命稻草”。若保障到位,吳遠碧或許能在制度化人文關懷下免於“有病難醫”的厄境,權利的乾涸也能得到制度“甘霖”的滋潤。遺憾的是,因為她是進城的農民工,沒有暫住證所以不能辦醫保,當地又稱她不屬於“大病救助”範疇,昂貴的手術費是一個外來農婦不可承受之重,在權利訴求和現實門檻的錯位下,公共救濟的陽光最終沒能照到吳遠碧身上。用菜刀代替手術刀“剖腹自醫”,自己給自己“做手術”,成了極端又無奈的自救。

  吳遠碧忍下劇痛、冒著危險決意自行醫治,跟保障機制的紕漏撇不清干系:首先,她沒有參保。每年120元的參保費,對節衣縮食的農民工而言,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在“短視性”的利益權衡下,許多人寧可承受“飛來病禍”的風險,也不願背上經濟重荷。其次,保障資源的短缺,衍生出“大病救助”難敵“大病來襲”的局面。

  “剖腹自醫”與“開胸驗肺”別無二致:身逢劫難,卻都遭遇社會救濟乏力,草莽自救,維繫著生存的最後一絲光亮。若參保門檻對弱勢群體更低甚至為零,若保障資源充沛、救濟之手“主動出擊”,弱者還會揮刀自剖麼?制度的善意與溫情,從來都是消弭黯淡、規避悲劇的良方。能否用制度保障撐起人的尊嚴、讓無力者有力,衡量著社會文明的長短。“剖腹自醫”的悲愴映襯出公共救濟的破陋,它無關智慧勇氣,卻關乎權利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