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新京報社論:大米添加劑不必等公眾説“不”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3日 09: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食品添加劑“無必要不添加”已成社會共識。監管部門理應按此標準,對所有食品添加劑的必要性進行常態性的審視和排查,為什麼還非得等公眾説“不”呢?

    針對近來被炒得沸沸颺颺的“大米添加劑”,衛生部前日回應説,澱粉磷酸酯鈉(增稠劑)添加在大米中“完全沒有必要”,所以不允許使用,但對雙乙酸鈉(防腐劑)和脫乙酰甲殼素(被膜劑)兩種添加劑,衛生部未明確在大米中有無必要使用。

    按照這一回應,新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允許大米可添加澱粉磷酸酯鈉(增稠劑),明顯是一個失誤,這算是輿論聲討“大米添加劑”的一個小小收穫。不過,衛生部回避説明大米添加防腐劑和被膜劑是否確有必要,只是“歡迎就添加劑提意見”,把問題又丟給了公眾。

    聯想起此前,對於新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之所以允許使用防腐劑等添加劑,曾有衛生系統人士表示,因“新標準在公開徵求意見時沒有人提出異議”,所以大米使用防腐劑沒有被撤銷。言下之意,是已經履行了該履行的徵求意見程序,公眾當初沒有做好監督、及時發現並提出異議,責任並不在衛生部門。

    在食品安全治理上,公眾監督很有必要,此前麵粉增白劑的壽終正寢也顯示出公眾監督的力量,但總體來看,公眾監督充其量只是輔助,不是監管部門卸責的“擋箭牌”。食品安全涉及太多的專業領域,公眾不是食品研究的專家,如果不是媒體解讀,大多數人連“雙乙酸鈉”是什麼都一臉茫然,哪有能力去進行監督呢?

    而且,公眾即使有能力監督,往往是非常滯後的,拿麵粉增白劑來説,雖然最終在輿論推動下得以禁止,可其被批准使用的幾十年間,麵粉增白劑的危害已經在許多人的身體中埋下,這樣的代價不可謂不沉重。

    所以,食品安全治理,真正靠的還是監管部門主動的“專業把關”。監管部門可以聘用各領域專家,可以申請專項科研資金,可以掌握全面的食品安全信息,因此有能力推動一些超前的研究,防患于未然,也有能力借助日益發展的科技手段,及時挽回此前的錯誤決策。事實上,我們已多次看到國外一些監管部門通過多年甚至幾十年的研究,把自己之前的結論給否定的例子,這才是負責任的態度。

    拿“大米添加劑”來説,相關監管部門的“專業把關”似乎存在失職。大米添加增稠劑明顯有悖于常識,一些大米生産廠商對允許添加都感到驚訝,對此,監管部門為何漠而視之?那麼多糧食專家都對“大米添加劑”説“不”,當初在批准“大米添加劑”之前,這些專家意見為什麼未被重視,監管部門有沒有組織過公正客觀的論證?

    麵粉增白劑之後,食品添加劑“無必要不添加”已成社會共識,《食品安全法》也規定,“食品添加劑應當在技術上確有必要且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許使用的範圍”。監管部門理應按此標準,對所有食品添加劑的必要性進行常態性的審視和排查。“大米添加劑”已然超出了“必要”的範疇,為什麼還非得等公眾説“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