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宣華華:“專家膨大劑”比西瓜爆炸更可怕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0日 10: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江蘇農戶因使用“膨大劑”導致西瓜爆裂一事,引起了民眾的不安。對此,專家也紛紛現身説法。然而,閱讀有關新聞我們卻會發現,不同的説法依然令人糾結。

  有報道稱,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汪良駒認為,“只要是按照國家規定適量使用膨大劑,是非常安全的。此外,瓜果從使用膨大劑到上市出售,會經過一段時間的間隔期,其殘留基本測不出來,對人體沒有什麼副作用”(據5月18日《新京報》)。可是,另有資料卻顯示,“膨大劑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神經系統的危險,能造成兒童腦炎,發育不良,癡呆等”(據5月18日《重慶晚報》)。

  其實,上網搜索“膨大劑”就能看到,各路專家關於“膨大劑”的危害,一直都是眾説紛紜,莫衷一是。這至少能説明,學術界對“膨大劑”遠未形成共識,仍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據報道,日本協和發酵工業株式會社于1985年首先開發出“膨大劑”,但因出現了畸形果、果品貯藏期變短等問題,日本未將該産品在生産中使用,而我國的研究人員卻爭先恐後引入———真相,原來如此不堪!

  既然如此,那些敢於打包票説“對人體沒什麼副作用”的專家,到底有沒有真正對廣大民眾的生命健康負責呢?特別是,身為農業專家談“膨大劑”對水果的作用,還算比較權威。然而,一旦脫離自身專業領域,搶醫學專家的話筒,斷言“膨大劑”對人體影響如何,豈非原本就不太靠譜?

  實際上,民眾早已不再迷信專家,甚至還把某些專家譏諷為“磚家”。究其緣故,自從市場經濟大潮推動,專家們學會“下海”之後,氾濫的“産學研”一體化,直接導致了專家的利益化。於是,經濟利益成了“專家膨大劑”,讓一些專家變得急功近利,往往不惜出賣學術良心,借用專家身份去牟取利益。多年來,諸多披著“科研産品”、“高科技”外衣的假冒偽劣,豈非都是打著“某某專家”的旗號坑蒙拐騙?由此,民眾才産生警惕,不輕易信專家。

  再往深層看,其實早在專家成其為專家之前,氾濫的學術不端、學術腐敗,已儼然作為另一種“專家膨大劑”,批量製造了大批來歷不明的“專家”。在學術圈內,剽竊論文、偽造數據、近親繁殖等現象比比皆是,一大批毫無學術建樹的專家“多年媳婦熬成婆”後,都冠冕堂皇地成了某些領域的“權威”,骨子裏卻除了會拉關係、跑項目之外,幹不成多少正經的事兒。事實上,“中國論文發表數量世界第一,引用率卻排百名之外”這類事實,正是對國內專家整體情況的生動寫照。

  那麼,在食品安全領域,一旦潛伏了諸多被“專家膨大劑”造就的“專家”,怎可能奢望太平無事?試想,近年來造成惡劣影響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如“蘇丹紅”、“三聚氰胺”等,哪一起背後沒有“專家”的興風作浪?畢竟,科技是第一生産力,而一旦科技領域率先敗壞,就猶如大廈根基動搖,必然在方方面面都有所體現。食品安全領域的問題,我們也可以作如是觀。

  可見,重建食品安全,必須從最初始的源頭抓起,首先就應杜絕各色“專家膨大劑”,讓專家都學會摸著良心説話。否則,危險食品的層出不窮,將讓我們永遠疲於應付。

(宣華華 原題:“專家膨大劑”才最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