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高君波:解決電荒須調整利益分配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9日 08: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期多地電荒的消息得到國家能源局的數據支持,國家能源局官方網站公佈,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37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2%.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信息統計部相關人士表示,作為傳統用電淡季,4月份用電量卻顯示用電需求持續旺盛。用電量在淡季大漲,並在多地出現電荒,是一種反常現象。然而,在多地出現電荒的同時,還有另一種反常現象讓人匪夷所思: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外聯部負責人公開表示,中國60%的發電能力閒置、電能嚴重過剩的情況基本屬實。

  本來,面對用電需求持續旺盛,部分地區甚至出現電荒的情況,對於電力企業來説,應該是開足馬力發電,保證電能的供應。可明明知道電荒不可避免,電力企業卻是讓60%的發電能力閒置。如此反常之舉,究竟為何?

  電力企業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電煤價格倒挂,發電越多越虧損,不如讓發電廠停機休息了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從單個企業來看,這一做法似乎無可厚非。但電力供應是一個産業鏈:發電企業是産業鏈的源頭,輸送電力的電網是“介質”。只有把電力輸送到用戶那裏,才是一個完整的生産過程。三者之間任意一家缺位,電力就不可能變成商品。在這三個環節中,用戶用電付費天經地義。但據國家統計局的公告,2010年前11個月,電網(供電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19萬億元,佔整個電力行業的65%.也就是説,整個電力行業的營業收入,只有35%給了源頭的發電企業。發電企業是電力生産者,電網公司是輸送電力的“道路”,電力“運費”佔了電價的三分之二。由此,倒是可以看出問題出在哪了。

  在電力生産産業鏈中,發電和電網本該唇齒相依,謀求共同發展。可現實卻是,電網依仗輸送電力的壟斷地位,把營業收入大部分裝在自己兜裏,致使利潤不斷翻番。而發電企業迫於電煤價格上漲導致的成本倒挂,出現發電企業全行業嚴重虧損的局面。面對如此情形,儘管國家發改委上調部分虧損嚴重火電企業上網電價,但漲幅之小根本不能緩解發電企業的成本壓力。而電網公司卻大呼“承受不了”,一些專家學者也在社會上大造輿論,建議國家發改委對終端銷售電價進行調整,以彌補上調上網電價帶來的“虧損”。

  可見,一方面是電荒,一方面卻是發電能力閒置,出現這樣的怪現象,根本原因還是電力生産鏈條上出了毛病。在鏈條上的各方都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相互博弈。要想解決目前的困境,還要從調整行業利益著手。國家有關部門不妨在改革現有的電力生産營收分配模式上動動腦筋,讓發電企業和電網公司“均貧富”,進而實現電力企業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