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支玲琳:達人秀等“平民秀”帶來多大影響力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7日 14: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主持人: 支玲琳

  ●嘉 賓:張頤武 (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文化的角度、思路越來越下移,越來越貼近平民百姓,這是一個大趨勢。人們在圍觀他人的同時,也寬容了自己的弱點,這是平民化節目得以走紅的重要社會心理基礎。

  ●一個富有想象力的平民文化的新空間,現在已經向我們呈現了出來。從文化層面而言,現在看起來還有些粗糙、不入流,但它提示我們,這裡有一個新的空間有待於我們去發掘和創造。

  解放觀點:第二季達人秀成了不少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展示的舞臺。民間草根的踴躍參與,也令此類節目成為平民文化的最佳展示舞臺。然而, “怪人”迭出, “虐人絕技”紛紛登場,反串者、山寨者的比比皆是,也讓不少人産生疑問:中國老百姓的創造力真的只有這些?您怎麼看這種聲音?

  張頤武:從物種多樣性的角度來看,這種展示不能説沒有價值。它主要表達的是,普通人也能掌握一門絕活。至於這些絕活能否登上大雅之堂,是否有很高的藝術境界,可能都談不上。就像那位展示“耍牙”絕技的姑娘,從技藝本身來講比較偏門,也很難從文化上給予很高評價,更不可能變成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但通過她的展示,人們能夠看到一個普通的個體生命如何投入感情、投入奮鬥,也就足矣。

  文化的角度、思路越來越下移,越來越貼近平民百姓,這是一個大趨勢。你看旭日陽剛是模倣者,但他比原唱者還要紅,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他們走紅的基礎,是今天的老百姓不再需要把自己壓住的 “文化英雄”,人們欣賞的是有很多弱點、不足,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所以,從芙蓉姐姐到鳳姐,一方面很多人對這種搞怪嗤之以鼻,但另一方面,通過對她們的這種關注,很多年輕人也宣泄了自己心中的壓抑和不快。這既是撓到了社會的癢處,也觸到了內心的痛處。人們在嘲笑中,有一種奇怪的欣賞,這是一個很值得玩味的矛盾現象。這背後的潛臺詞其實是:人們在圍觀他人的同時,也寬容了自己的弱點。我認為,這也是平民化節目得以走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心理基礎。

  這樣的好處是,每個人的心理都會相對比較平靜——不為當大明星,只求三分鐘閃光。但另一方面,這種平民式的短暫快樂文化,可能也會令個人的冒險拼搏精神、整個社會的奮鬥意志有所減退。這也是值得引起關注的。

  解放觀點: 2005年超女的紅火,讓人們看到了娛樂業未來的希望。但達人秀 “講述老百姓的故事”,到底能讓我們看到什麼呢?

  張頤武: 當年的超女,是為了選出大明星,選出青春偶像。因為在當時中國的電視文化裏,青春偶像是相對比較稀缺的資源。所以2005年超女創造了一個奇跡,一下子選出了像李宇春這樣的超級青春偶像。後來很多選秀節目也想跟風延續這個路線,可是這個效用後來逐漸遞減了。當 “選拔大明星”的功能逐漸喪失後,選秀節目就必然面臨著轉型,於是轉成了帶有一定競賽性的,變著法地講述普通人故事的節目。

  這種改變還體現在,比賽色彩的淡化。當年超女讓 “PK”成為年度流行詞,可見競賽對抗色彩之濃。但我們今天看達人秀、 《我愛記歌詞》之類的選秀節目,其實已經是 “文無第一”,很難談得上是一個比賽了。因為這樣的選秀根本沒有標準,大家看的就是眼緣、感動。一半是表演、一半是故事,選秀節目要素和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

  解放觀點:這種改變,會帶來怎樣的文化影響力?

  張頤武:這種改變昭示了一個大趨勢:平民文化的受關注和崛起。目前它主要體現在生産方式、生産平臺的轉化上,而不是原創力上。所以現在就連寫作也逐漸轉移到微博上,這都是一脈相承的。只要140個字,真正實現了人人都可以書寫。這和誰都能唱歌,誰都能站出來秀一把,本質上是一樣的。娛樂業正處在一個深刻轉型過程中,平民文化的形成也在摸索之中,至於未來如何,我們尚不清楚。

  但我們會發覺,最近幾年幾乎都沒有誕生新的超級明星。這一方面和選秀節目的半衰期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整個文化生態發生了改變。在平民化網絡的衝擊下,原本依靠銷量支撐的唱片業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不景氣。而今流行的都是神曲曲風,鳳凰傳奇一類的口水歌,它們通過網絡實現低成本的傳播。當平民化的路徑替代傳統唱片業的傳播路徑,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劣幣驅逐良幣的一種表現。因為這種通過大規模生産、廉價方式流行的文化,正在衝擊娛樂業傳統的生産模式,導致經典作品、超級明星的出現變得越來越難。視頻技術的發展,使得個人製作的影視也有用武之地,如《老男孩》等的影響。這都會讓自娛自樂在今天變成新的文化創意的空間,這種潮流會不斷蔓延。

  不過問題總是有兩面性的,一個富有想象力的平民文化的新空間,現在已經向我們呈現了出來。而且它關懷弱者,它讓每個人都能在鏡頭前展示三分鐘,也可以説通過另外一種方式實現了眾生平等,具有一定的社會安慰功能。

  解放觀點:我們的有些平民文化似乎總也擺脫不了山寨、口水的影子,從文化資源的角度,我們該如何看待其中的文化價值?

  張頤武:是的,就像旭日陽剛雖然很感人,但再怎麼樣,他們也只是一個模倣者,只能借助別人的東西來表達自己。還有像趙本山,本來他是模倣平民的,但現在很多人卻要靠模倣趙本山來證明我一介平民的本事。可以預見的是,模倣既有的超級明星、主流文化,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將成為中國平民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

  關於中國平民文化的形成,我認為也不用操之過急。畢竟過去的100多年裏,中國人生於憂患,非常不易。面臨的社會壓力很大,一般人都不能很好地放鬆,儒家文化也讓人很“端正”,我們還不太擅長這種放開、搞怪的東西。其實現在已經比以前放開得多,當然還很不夠。我認為,目前它的價值更多在於精神層面,讓大家能夠互相溫暖,讓生命能夠相互借鑒,讓彼此對生活有更多體驗。從文化層面而言,現在看起來也許還有些粗糙、不入流,但它的價值不在於建設,而在於提示我們,這裡有一個新的空間還有待我們去發掘,有待於水準高的人不斷去創造。中國的平民文化展現出自己的燦爛光華,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