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5.12地震三週年祭——總有一種價值在蓬勃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1日 10: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王石川

      原定三年完成的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任務,用了兩年時間基本完成。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穆虹昨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佈會上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汶川地震災區41130個國家重建項目中近95%已經完工,累計投資8851億元。預計到今年9月底,將全面完成災後恢復重建各項任務。(5月11日《新京報》)

      三年立川,見證蝶變。從滿目瘡痍、一片廢墟,到天翻地覆、家園和美,這一切只用了三年時間。三年時間,在歷史長河裏也許只是彈指一揮,但是對於災區重建來説,這是值得書寫和鐫刻的三年。僅僅三年時間,災區不僅脫胎換骨,更強筋壯骨,變化如此之大,以至於“從今往後不再是災區”,災區群眾的基本生産生活條件明顯超過了災前水平……一句話,即基本實現了“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的重建目標。

      這一重建目標實現得並不容易,如今眼看災區新顏,不能不令人感慨係之。汶川地震三週年了,此時此刻,我們應該追憶些什麼,應該傳承些什麼,應該發現些什麼,也應該穎悟些什麼,很顯然,在三年重建過程中,有太多的經驗可以昂揚,也有太多的亮點值得放大,筆者認為不妨採擷一些細節:

      其一,“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應成為標桿。日前,四川省政府常務副省長魏宏説,“現在災區老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那就是‘災區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老百姓’。”無獨有偶,甘肅省副省長澤巴足也表示,災後三年,甘肅災區“建成的學校、醫院成為災區最漂亮、最安全、老百姓最放心的建築。”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這兩個地方因其不容低估的重要性,就都應該建得安全、安全再安全。不獨災區,每一所學校和醫院,都應該盡最大可能地安全、現代、漂亮,惟有如此,才更能體現尊重生命、捍衛民眾權益的現代價值。

      其二,確保資金乾淨、健康使用,強化監管應成為慣例推廣。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穆虹表示,截至今年3月,災後恢復重建沒有發現重大違紀違法和重大安全質量問題。原因在哪?這是因為,在重建中,由中紀委、監察部&&,審計署等部門參加的中央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監督檢查領導小組,落實監管責任,對資金物資的使用採取了最嚴格的監管措施,根據恢復重建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監督檢查。審計部門對恢復重建項目開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跟蹤審計。

      應該看到,災區重建,累計投資已經8851億元,資金如此龐大,未出大問題並不容易。誠然,災區重建花的是公帑,是善款,浸潤著一顆顆善心,如果連重建資金都敢打主意,確實無法想象。但很顯然,沒有最嚴格的監管措施,沒有史上最大規模的跟蹤審計,就很難確保重建不出問題。我們經常看到“一座大樓站起來,一批官員倒下去”,在這種語境中,能不能借鑒災區監管經驗,對所有公帑的使用都應該強化監管、確保透明?

      其三,呵護人心,尊重人性,善待每個公民應該成為不變的訴求。應該説,無論建最漂亮的民居、最安全的學校、最現代的醫院,還是把錢花在刀刃上,確保陽光重建,都體現了對人的尊重,但是對人的尊重,不僅體現在硬體上,還體現在軟體上,報道有一個細節,汶川地震後,有專家預言,汶川災區至少有1000萬人口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並預言震後3年內將會出現自殺高峰。但是直到今天,地震災區不僅沒有出現所謂的“自殺高峰”,反而處處都散發著希望和新生的氣息。究其因,主要就在於心理救濟及時,據發改委表示,地震發生後,全國共為各受災地區培訓各類心理服務人員五萬餘人。

      尊重生命,當然不僅僅體現在心理干預那些受到心理創傷的災區民眾,還體現在許多方面,比如不惜一切代價救人,國旗為死難者而降,建立地震博物館……這些閃爍著光芒的人類共同價值,應該得到傳承、放大和更多地具化。正如雜文家邵燕祥所説:“我們要尊重並捍衛每一個公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尊重並捍衛與生俱來的一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歷史的進步不會自動生成,也不會隨意補償,不是説一有災難就有進步,這句哲理名言的要義其實在於,惟有尊重生命、擁抱文明,汲取教訓、發揚亮點,善於轉危為機、懂得激濁揚清,才能獲取進步、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