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徐學江:震後重建奇跡彰顯中國社會制度的優勢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0日 09: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震後重建奇跡彰顯中國社會制度的優勢

  ——汶川地震災區三年重建觀感

  徐學江

  今年4月17日至23日,在汶川“512”特大地震發生三週年前夕,我走訪了地震災區,近距離觀察了災區人民的生活現狀,見證了災區重建的巨大成就。如果不看那些無法修復的垮塌的山坡和刻意保留的像北川老縣城那樣的地震遺址,你絕對不會相信三年前那裏發生過芮氏80級特大地震;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也不會相信大山區裏的那些整齊漂亮、風格時髦的村舍、城鎮、學校以及發達的交通和服務系統,竟然是在不到三年的短短時間裏在一片廢墟的基礎上新建的。“奇跡,我們中國人再次創造了奇跡!”一些走訪者不斷發出這樣的感嘆。

  我走訪的第一個點是因災情最重、媒體報道最多而聞名中外的映秀鎮。這個從成都進入位居青藏高原阿壩州的第一個門戶重鎮,震前有居民1.6萬,地震中罹難者超過7000人,挖出的屍骨因腐爛不得不集中埋葬在附近山腰的一個大坑裏。我們在映秀鎮地震遺址、原漩口中學的廢墟前舉行了向死難者默哀和獻花儀式,然後開始採訪。全鎮除了那處地震遺址外,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新建的一排排整齊的街道,馬路兩側新栽的行行樹木,中心地帶還有廣場、草地、花壇。有一條清清的河流穿鎮而過,站在橋上向兩個方向放眼望去,沿河兩邊的房屋格外令人賞心悅目。民居多為兩三層風格新穎的樓房,一戶一個門面,一般樓上住人,樓下做生意。據東莞大道17號住戶説,他家有房子120多平米,每人30多平米,比震前寬敞、舒適很多。據介紹,同一類型的住房,誰家住在什麼位置是通過抓鬮確定的。鎮上還建有博物館、科學館、紀念碑以及一些公共設施。全鎮的格局是按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院統一規劃設計的,貝聿銘、安德魯、吳良鏞、周幹峙等國內外建築大師都在那裏留下了手筆。承擔援助映秀鎮重建任務的是廣東省東莞市,他們僅用兩年就造就了一個全新的映秀鎮,僅政府投入就達14億元。

  普遍認為,映秀鎮的建設水準,和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同類城鎮相比當屬一流,即使與發達國家的同類城鎮相比也不遜色。有人估計,如按正常速度發展,映秀鎮要達到目前的水平至少需要再過30年。

  據介紹,全國有1000多家規劃設計單位,1萬多名城鄉規劃和設計專家參與了整個震區的各項重建規劃。

  距映秀鎮約20公里的水磨鎮,是另一個成功重建的範例。這是一個羌族、藏族聚居的山鎮。承擔援助重建任務的廣東省佛山市,不是按原來的面貌簡單地恢復重建,而是按照羌族和藏族的建築風格和文化特色並加進許多生態和環境元素,對全鎮進行了整體設計,建造了一個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羌、藏古鎮。石板路,木板門,古色古香,魅力四射。原來的亂石河灘被改造成1.6萬平方米的湖面,湖水拾級而下形成層層“瀑布”,更為小鎮增添了靈氣。做著各種生意和編織各種民族手工藝品的羌、藏男女,臉上堆滿了笑容,完全看不出災區的影子。水磨鎮的一個中心廣場放置著聯合國授予的兩塊獎牌:“世界災後重建最佳範例”和“全球最佳人居獎”。過去這個默默無聞的深山小鎮,如今每天吸引上萬國內外遊客。

  尊重和凸顯少數民族的文化風格,是災區重建嚴格遵循的一條原則,這不僅表現在水磨鎮,連通往北川縣城新修公路上的路燈都按“羌”的字樣設計的。距縣城約10公里處一個叫“吉娜羌寨”的村子,69戶羌族村民如今都住在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新房子裏,村裏幾座高高的羌式碉樓從老遠就可以看到。一位姓陳的女村民告訴我們,全村不管震倒還是沒震倒的房子,統統推倒按新規劃重建。她家6口人,現在住房150多平方米,條件比過去好得太多,資金都是援助的或政府提供的,她家只出點材料費,還是銀行貸款,實際上到目前為止連一分現錢也沒拿。她家的隔壁是一家“羌家樂”飯店,一位姑娘正在為接待一批來吃午飯的外國遊客忙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