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秦曉鷹:大變革中的歷史陌生感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9日 14: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參加一史學界會議。在正襟危坐者的正式發言中,無出“中國共産黨90年”和“辛亥革命100年”之主旨。但在席間休息時,大家則拉拉雜雜説到當今世界與中國的萬千氣象,人們不約而同談到了一種感觸,那就是覺得對當下周圍的一切頗有一種陌生感。不用説許多“新”事物,即便是對那些以往熟悉的,也有了“真想不到”的慨嘆。

  事後我忽發奇想:人的陌生感與歷史有沒有一種聯絡呢?

  其實,“陌生”並不是什麼貶義詞,它僅僅是一種中性與客觀的內心描述。細細想來,近30多年來,在中國社會發展中,在中國人的家庭生活中,不都有着讓我們感到愈來愈陌生的巨變嗎?而真正能激起我們情感漣漪甚至拍岸驚濤的,是種種“陌生感”背後的內容。

  面對着新中國從“一窮二白”躍居全球經濟總量的“世界第二”,從“自行車王國”向“汽車王國”的突變,從“在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向“為中國製造(Made for China)”的轉變;面對着疾步邁進的中國城鎮化過程以及兩億農民工形成的世界最壯觀的季節性大流動,面對着中國成為世界人數最多的“網絡國家”,面對無人問津的前衛藝術突然成了年輕人趨之若鶩的時尚,面對着出沒於中國大街小巷的膚色各異的外國游客、商人和求學者,面對着上百所孔子學院在五大洲的建立,面對着中國派出的“藍盔部隊”和護航中國軍艦……我們難道不覺得新奇刺激嗎?諸如此類可以摸得着看得見的事物,還有許多許多。

  從政治到經濟,從藝術到生活,從造型奇特的國家大劇院裏的人頭攢動,到街頭家庭主婦們肉蛋菜齊全的菜籃子,以及樹蔭下喝茶的大叔大伯對國際局勢的熱評與爭論……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拉出一張歷數身邊巨變的長長清單。這是一個可以印證中國發展的清單,這是一串記錄着中國崛起的足跡,也是一種把中國人曾飽受的民族屈辱統統甩給歷史的記憶。我們在這種“陌生”中,更感到無限欣喜與無比自豪。

  不過,另一種陌生的起因和緣由,卻又令我迷惑、不解、氣惱、錯愕,甚至沮喪。那是什麼呢?是物欲膨脹時的千奇百怪,是權力尋租中的光怪陸離,是道德喪失後的惟利是圖,是某些醜惡現象的捲土重來。當我們在對食品安全的擔憂中迅速成長為“食品鑒定師”時,當我們在假文憑假資質假名牌等等“假禍”的襲擊中變得忿然與無奈時,當我們被一個個落馬的巨腐巨貪的膽大妄為弄得瞠目結舌時,當我們一次次為維護社會誠信發起“道德保衛戰”時,當我們看到有的孩子背着沉重的書包、有的孩子卻買不起一本正版字典時,我的心在震顫。

  但是,這恰恰就是中國自一個多世紀以來從未有過的歷史巨變的真實影像,是62年來新中國一切光輝成就與新舊矛盾並存的糾結。這是前無古人的變化、成就、矛盾與艱辛的積澱,是打着中國特色烙印又極具全球化時代特點的組合。

  既然是前無古人也就怨不得人們會有陌生感和不適感。不過,也正是由於變化蘊含陌生,陌生産生刺激,刺激擊穿麻木,因此我們也就可以相信,這種與以往完全迥異的現實生活必將會激活人的思想,使思想的浪潮奔騰而出,使探索的空氣變得濃烈,使創新求知的慾望有更加廣闊的天地。

  在中國共産黨成立9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我覺得與其重溫這一開天闢地歷史事件本身,與其重溫那些已有的歷史結論和評價,不如重溫這一歷史事件所蘊藏的並且至今頗有啟發意味的思想內涵。我覺得,在所有“頗有啟發意味的思想內涵”中,特別要提到的是中國最早的共産主義者在歷史變局中的無所畏懼的探索精神,特別要注意他們當時達到的思想解放的水平和高度。

  我這裡,僅以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為例。那時的他與同時代的青年一樣,面對着的是一個比“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都紛亂的中國,是一個在列強外辱的威脅下已處於“千年未有之慘變”的中國,是一個讓恭儉溫良遵循禮教的國人痛心疾首的中國。巨大的歷史陌生感,使疏懶者無奈,使守舊者哀嘆,卻讓毛澤東有了掙脫精神羈絆的廣闊空間。翻開那時他的筆記、心得、日記、文章,幾乎隨處可以看到他內心翻滾着反叛世俗的巨浪。他寫道,“吾”從前,以為只有宇宙而無我,今知其不然,蓋我即宇宙也。各我集合,而成宇宙!服從神,何不服從己,己即神也。毛澤東在這裡所説的“我”與“己”當然不是蠅營狗茍的個人,而是被封建社會所壓抑的人的尊嚴與創造力。所以他才會這樣説,中國的四萬萬人,差不多有三萬萬九千萬是迷信家(者),迷信鬼神,迷信物象,迷信命運,迷信強權。全然不認有自己,不認有真理!

  毛澤東的這些話在今天讀來,可能會有幾分受早期激進民主主義影響的偏激,有幾分受小資産階級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的幼稚,但也正是歷史大變局中所激發的這種思考,成為毛澤東走向偉大的共産主義者的光輝起點。毛澤東如此,陳獨秀、李大釗、周恩來等人莫不如此。

  對今天中國的改革者來説,大變革中的歷史陌生感同樣應該是與時俱進中可借助的動力,是遠航中可憑藉的風帆。我相信:中國人在享受着歷史巨變帶來的快樂的同時,也必定敢於直面痛苦和迷惘。只有既懂得了歷史的厚愛與恩賜,又能品味出歷史的代價與苦澀的人,才是一個理智健全的人,才是今天的中國人應該具有的最基本的認知素質。這如同陰陽兩極,只有在發生碰撞時,才會釋放能量,劃出道道耀眼的閃電。與“陌生”世界的碰撞,産生的就是新的認知,而認知的不斷更新,也就預示着披堅執銳的改革和日新月異的創造!這如同彩虹與閃電,雖都是奇異的天象,但彩虹只是藍天的佩環。而閃電卻可以照亮原本看不清的萬物與路標。

  2011年是一個佩挂着歷史勳章的年份。在這個年份,我們應想起“給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的十月革命領導人列寧的話:“我們是未來的黨”“我們是革新者的黨”“我們是跟舊的腐朽事物進行忘我鬥爭的黨”。仰望著曾經勇於探索並且改變了舊中國命運的前輩們,新一代的中國共産黨人也應該有引領和把握21世紀中國命運的偉大氣魄和全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