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鐵:教輔吸金術緣于學生“被資源”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6日 10: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教輔書亂象的藥方,一方面在於嚴管利益鏈條的各個環節,讓看不見的手擰幹教輔書的水;一方面要抹去教輔書上的權力印痕。

  “要想富,出教輔”“教輔教輔,亂得離譜”,書商東拼西湊、老師低買高賣、教育局違規推薦,湖南郴州的亂象,再次觸發對教學輔導書這一老問題的關注。

  教輔書並沒有原罪,讓教輔書變成吸金石的,是從出版商到學校的一個龐大利益鏈條。如果説這個利益鏈條,是以教輔書為媒介進行著利益輸送,那處於末端的學生,無疑是所有利益的輸出者,是一種“基礎資源”。

  學生這種資源,有著一本萬利的“變現”潛力。學校利用對學生的控制力、影響力,能夠毫無成本地進行利益的第一道“榨取”,而低買高賣的差價乘以學生的總數,也讓這種利益總量何其可觀。

  學生“被資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眼裏,這是名正言順的。我指導你學習,指導你購買輔導書,自然是我本職所在。而賺取差價,不過是利用了自己的關係,而且書上本來就有相關部門審定的標價。

  這種行為的界定,是一個問題。可以如專家所言,是變相的回扣,是商業賄賂;也可以如部分教師所想,是正常的“教學行為”。界限的模糊,給“教輔吸金術”以滋生溫床,甚至演變成行業潛規則,披上了合理外衣。

  教輔書市場巨大的利潤空間,也使得一些人千方百計把學生變成資源。據統計,近幾年全國教材和教輔的出版産值達500多億元。龐大的市場,巨大的贏利,催生了利益的進入;同時,這種利益鏈條各個環節的合謀,也使得定價越來越高、銷量越來越多,讓教輔書亂象愈演愈烈。

  早在10年前,就已經有了《中小學教輔材料管理辦法》。一條條對照會發現,利益鏈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禁止性條款。然而,部門規章效力有限,罰則缺失更讓執行陷入尷尬,更何況還是教育部門、出版發行部門的“自産自銷”。

  學生“被資源”,遠不止教輔這一種形式。比如,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推行校園一卡通,必須購買電信手機卡。再比如,一些學校“課上不喂飽,課後加餐飯”,收取學生補課費。這背後,都是學校或教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都把教育變成了赤裸裸的贏利手段。

  在學校系統中,學生是利益鏈的末端,也是權力鏈的末端。目前,學生和學校,不僅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係,也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係,這使得學生在校園中難有話語權。就教輔而言,學校、教師不僅擁有指定教輔的權力,還擁有給你穿小鞋、讓你不方便的權力。即使明知道一些教輔書不好用、不需要,在這樣的處境下,學生也不敢不買。

  教輔書亂象的藥方,一方面在於嚴管利益鏈條的各個環節,讓看不見的手擰幹教輔書的水;一方面要抹去教輔書上的權力印痕,賦權于學生和家長,以“自由選購權”遏止其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出版方、發行方還是教育管理者、教育施行者,都要時時檢視自己,別讓利益污染了道德的血液。(張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