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新京報社論:“嫌貧愛富”有違氣象服務的操守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1日 08: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廣東遭遇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襲擊,幾分鐘肆虐,造成18人死亡155人受傷,其中有11人死亡是發生在經濟高度發達的佛山市順德區。這次災害天氣,其實當地氣象部門提前7分鐘就做出了準確預報,但是,預警的“救命短信”沒有傳達給所有納稅人,而是只供給了收費用戶和部分領導幹部(據4月30日新華社報道)。

  “救命短信”嫌貧愛富,廣東氣象部門的做法顯然經不起質疑。眾所週知,氣象服務是典型的公共服務,氣象部門的運轉資金取之納稅人,卻不為納稅人盡心盡責地服務,這有違公共服務的操守。如今,各地都在花大價錢進行氣象預報體系的建設,氣象部門總是自豪地對外宣稱自己的預報能力如何如何提高,可氣象預報能力再高,如果在信息傳送過程中出現“梗阻”,不能爭分奪秒與災害賽跑,讓公眾及時知曉,這樣的預報能力又有多少價值所言?

  廣東氣象部門一再強調技術方面的困難,如氣象系統短信端口的發送能力不足,大範圍發送氣象預警信息需報批准備,耗時較長等等,但這些理由明顯經不起推敲。

  既然短信發送能力不足,為什麼不努力改善?手機短信作為最快捷有效的氣象預警途徑,氣象部門理應花大力氣去建設,納稅人也願意出這筆錢,在移動通信越來越普及的時代,氣象部門依然守著電視臺電臺、網站、街頭顯示屏等舊渠道,不圖新求變,這是否是一種懶政?

  既然氣象預警發佈程序繁瑣,為什麼不推動改進?氣象災害預警理應爭分奪秒,可報批准備竟然要1個小時,其中反映出的一些部門的官僚習氣著實令人吃驚。對此,上級部門固然可能有責任,但氣象部門就能撇清干系?氣象管理體制制約了氣象服務的開展,推動管理體制的改革,難道不是氣象部門的職責所在?

  其實,“救命短信”嫌貧愛富,還是“服務意識”的問題。對於氣象服務收費,一直以來社會輿論詬病頗多,這明顯是在用公共資源謀部門私利。近幾年來,極端天氣頻繁發生,為害甚大,對此,長期氣象預報往往難以精準,為公眾提供及時的短期氣象預報,以預防氣象災害,越來越成為必須。但氣象部門對此卻反應遲鈍,至今未能建立公益化的氣象預警短信發佈制度,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廣東最近的氣象災害是一次教訓,期待氣象部門能借這次教訓樹立起責任心,拿出改革的措施來。同時,我們更期望建立起有效的氣象服務評價和問責制度,改變氣象服務出問題後,氣象部門自説自話,無人監督的現狀。像因氣象災害導致18人死亡155人受傷這樣的重大事件,只見地方氣象部門對媒體訴苦抱怨,卻不見對事件的調查和對責任人員的問責,無論如何都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