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吳為忠:吆喝新人與依賴大腕,無解的悖論?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7日 10: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電視新聞中看到一則有關“首屆北京國際電影季”的新聞,除了活動現場的星光雲集,更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著名導演和演員張國立帶著公司旗下的兩位新人韓雨芹與黃小蕾的亮相北京國際電影季,併為新人吆喝,成為電影季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説起韓雨芹的熒幕形象,觀眾印象最深的則是她在電視劇《大生活》中扮演的小張姐姐,憑藉該劇韓雨芹曾一舉奪得2009“星尚潛質人物”及四川電視節“觀眾喜愛的新人”兩項大獎;學舞蹈出身的黃小蕾曾拍攝過幾十部影視劇,在《大生活》飾演八妹兒,給人留下了較深刻的印象,2008年黃小蕾憑藉在電影《天下第二》中的不俗表現榮獲第十五屆大學生電影節的最佳新人獎。

  這次出席首屆北京國際電影季,韓雨芹與恩師張國立一同步入紅毯。黃小蕾在紅地毯上,她表示,自己還是一個電影領域裏的“新人”,希望通過參與本屆電影節與這些電影人一起交流,爭取能夠有合作機會。而面對老友張國立的愛徒,馮小剛也予以褒讚,並相約合作計劃。

  同時出現在活動現場吆喝的還有李晨和董璇兩位新人,他們可沒有張國立這樣的“後臺”和“人脈關係”。但是由他們主演的電影《奮鬥》,在競爭激烈的4月檔,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無奈的是小製作缺乏大片的影響力。

  對於國産影片取得的成績,如果要以票房來衡量的話,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百億元,國産影片也獲得了喜人的票房,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取得了六個多億的票房。姜文的《讓子彈飛》更是創下了九個億的中國國産電影票房的紀錄。但細細分析,在這些取得高票房的影片中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個共性特徵,這就是“名導加大腕”的創作模式,儘管要在當下的電影市場中要獲取高票房,導演都把掙錢的飯碗放在那些“大腕”身上,一邊嘆苦經,説明星要價太離譜,製作成片的大部分都作了片酬,影響了影片的質量;而另一方面卻又高度依賴大腕明星,這似乎成了當下一個無解的悖論。

  去年的“賀歲檔”,葛優一人就有三部影片打擂臺,姜文説葛優是“一代名優”。媒體也把葛優稱之為“賀歲帝”。面對這個稱號,葛優倒是很清醒,表示自己不是什麼“賀歲帝”。而是確實感到了有一種“被過度消費”的藝術透支

  曾記得在去年海南三亞舉辦的“兩岸三地導演年會”上,參與籌備的馮小剛在微博上嘆言,大批明星太現實,不給導演面子。馮小剛為明星不來捧場還甩下“多用新人”狠話,這一效果顯著,馬上就有大批明星趕忙道歉或前來助陣。

  啟用新人還是依賴大腕,當電影走向産業之路,面對這樣一個無解的“悖論”,但願馮小剛把“多用新人”這句“狠話”落到實處。由於票房利益的驅使,今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獲獎演員明顯折射出後繼乏人的尷尬。

  張國立為新人吆喝,李晨的自我推薦,代表的是影視人的一種呼喚,“謀女郎”是對張藝謀敢於啟用新人的一種褒獎;一部《結集號》也使默默無聞的張涵予一片成名。國産影片的振興和繁榮,需要新人輩出,這就需要我們的大導演也多拍一些小影片,利用大導演的影響力為新人脫穎而出提供更大的舞臺,《山楂樹之戀》中張藝謀挑選周冬雨和竇饒擔任男女主演,這是一個大膽的舉措,值得肯定和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