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戎國強:“菜賤傷農”,村幹部盡責了嗎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5日 0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蔬菜“難賣”在持續,菜農臉上的焦慮還未褪去。在相關報道中,我一直在留意一類人的身影:村幹部呢?鄉鎮幹部呢?也許,有的村幹部在報道中就是某個發愁的菜農,記者覺得沒有必要突出他的村幹部身份。

  為什麼這樣盯住村幹部?卷心菜等蔬菜大量過剩,原因之一是菜農盲目種植,上一年賣得好,下一年就種得更多,大家都這麼想,怎能不過剩?這時候,及時掌握相關信息,合理安排品種就特別重要。這個時候,我們才發現,我們太不了解農村——山東、河南、陜西等地蔬菜過剩地區的農民,是不是像以前有寫報道裏説的那樣,家裏都有了電腦,上網一搜,信息盡在掌握中?如果真的那樣,應該不會發生那麼嚴重的“菜賤傷農”啊?或者真的有這樣的例子,只是記者還不知道,沒有報道出來?那麼有沒有村委會為菜農提供信息服務而倖免于“賣難”的事例呢?

  “菜賤傷農”過程中有一個比較引人注目的現象:在地頭,蔬菜收購價被壓得很低,而城裏菜場裏,蔬菜價格賣得很高,利潤都被中間商賺去了。為什麼農民的市場博弈能力這麼弱呢?是不是因為一家一戶單打獨鬥,勢單力薄,無法與收購商抗衡?以前看到報道説,有些地方的農戶成立了“聯合體”一類的組織,提高了市場博弈能力,不再被收購商牽著鼻子走。這種為村民服務的組織“串通”工作,應該是村幹部的職責之一吧?

  當然,也有這樣的可能,在一些地方,信息服務,組織“串通”,這些工作村幹部都做了,但是效果甚微,“菜賤傷農”還是發生了。但是,也存在著另一種情況:村幹部什麼都沒有做。就像《梁莊》一書的作者在河南家鄉親眼所見的那樣,很多地方的農村基層組織,形同虛設,村幹部只顧自己掙錢做生意,根本不管村集體事務;甚至比形同虛設還壞,搞違法出讓集體土地牟個人私利,或者截流扶貧款等資金,侵佔村民利益。央視新聞頻道前幾天就報道過陜西某地種糧補助款被村幹部截流。有的村幹部家裏一畝地也沒種,家裏幾個人卻每人有一本領取補助款的本子,而在縣鄉一級有關機構,在並沒有相關備案的情況下,竟然會把補助款發給這些村幹部。縣糧管所一位幹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支支吾吾,前後説法不一,一看就知道裏面有貓膩。這類報道表明,一些地方的農村基層管理,已經到了非常混亂與黑暗的地步。

  據報道,商務部正在部署對策,幫菜農尋找銷路,其中包括組織大型連鎖企業、農産品批發市場等流通企業直接採購蔬菜,優先銷售滯銷蔬菜。這些舉措都需要農村基層組織配合,作好組織、對接,否則,惠農效果可能會打折扣。

  農村基層治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難題。中國地域廣大,文化習俗多樣,人際組織結構十分複雜,管理很難。村幹部不是公務員,上級和村民很難約束其行為,但其實際權利有時又很大,對村莊治理關係甚大,有時甚至有決定性作用。而城市人只有到了“吃”的事情出了問題,才會去留意一下農村。雖然現階段農村、農民仍是中國社會的基礎,但是,我們對農村的關注和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我們的救急式的“愛心買菜團”能轉化為一種常態的、持續的機制,城市對農村的反哺可能會更有效一些。

  因為對農村太不了解,太隔膜,只能作一點不著邊際的揣測與懸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