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洪波:“牛肉膏” 對食品多些敏感沒壞處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9日 0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食品安全問題,近時集中爆發,既有牛奶投毒案件這類個例的刑案,也有瘦肉精、染色饅頭、牛肉膏、毒生薑等一般經營行為中的問題。投毒犯罪的個案,雖令人震驚,尚屬小概率事件;無所不在的問題,主導日常生活,尤其使人不安。
  
  我們現在使用的工業化食品,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虛擬食品”。我們吃到的食物,都可能添加了各種東西。這種添加在種子或幼苗就已經開始,在種植或飼養的過程中繼續,到加工成食品時達到高峰。從添加基因片斷到添加虛擬食物顏色、口感、味道、氣息的藥品,食品中到處有著“科技”的身影,而人體是一切“科技”的目標裝置。
  
  “牛肉膏”就是一種剛剛得以報道的味覺虛擬藥品,據稱屬於“增香型食品添加劑”,根據規定,它要按照食品生産量決定使用量,屬於“自我限量型香精香料”。這就是説,我們不能籠而統之地説“使用牛肉膏的食品不安全”,過量使用才是不安全。
  
  大量的食品添加劑,大概都是如此。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而製造,不過量就安全。然而,“改善”還是“改劣”,真是難以言之。例如,牛肉膏可以使任何動物肉變成牛肉味道,口感體驗上屬於“改善”,而人體系統增加食物消化過程中的解毒負擔,則是“改劣”。
  
  在食品超市裏,任何一種罐裝食品,都有多種保鮮、防腐添加劑,合格産品中,使用劑量符合安全標準。而在任何一個熟食點、餐館,添加了哪些化學藥品及其劑量,根本不會被標明。那些未被標明的添加劑,我們除了身體是否産生即時的不良反應,無從檢驗。那些被標明了的添加劑,大概控制在安全範圍之內,但可能存在隱瞞,例如,沒有任何一家奶廠曾標明有三聚氰胺。
  
  即使我們相信“按照標準就安全”,實際上可能只是考慮了一種添加劑的單純毒理作用,而我們可能每天都處在多種添加劑的聯合作用之中,某種添加劑的累積影響和不同添加劑的協同作用,未必在安全標準的制定中被考慮到。
  
  “牛肉膏”作為一種添加劑是否經過了批准,這是一個問題。經過批准的“牛肉膏”能夠被使用於哪些食品的加工過程,這是另一個問題。經過批准的“牛肉膏”使用於合法的加工流程是否被合乎限量使用,這是又一個問題。經過這種完全合格的過程生産的食品是否被作為牛肉出售,是否標注“本品使用了牛肉膏”,這是又一個問題。前面幾個問題都涉及食品衛生安全,是否標注添加劑和是否將非牛肉作為牛肉銷售,則涉及消費知情權。
  
  現在的問題,不是要標記哪樣添加劑安全(雖然這也重要),而是在添加劑盛行的時代,考慮人體浸泡在這種環境下所産生的生命安全焦慮。安全還是不安全,我們寧可考慮不安全多一些,而且事實也正是如此。目前的食品安全狀況,本身就容易引來人們普遍的懷疑,何況化學藥物哪怕再安全,使用再嚴格,它的加入還是增加了生命環境的不確定因素,這就難怪人們對食品安全産生高度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