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鄧海建:洋奶粉“説漲就漲”是種警示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9日 07: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澳優、雀巢等部分洋奶粉紛紛上調産品價格,其他部分品牌洋奶粉也準備漲價。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物價總體水平持續走高,全國上下正在“控物價、保民生”,而部分洋奶粉在毛利率高達60%的情況下,仍“頂風”上調價格,原因在於這些洋品牌掌握了國內中高端奶粉市場的定價權,説漲就漲,底氣十足。

  洋奶粉不像國産的柴米油鹽方便麵,雖然也屬於生活必需品,但即便發改委“約談”的功夫練就得爐火純青,也沒法子漂洋過海。要漲就漲,人家可不管你這裡刮什麼風。

  漲價當然有漲價的道理,比如國際油價飆升、資本市場不淡定、局地危機對産能的影響等。但鬱悶的是,我們在洋奶粉漲價問題上,除了引頸待戮,又能如何?

  你氣你的,它漲它的。那麼,洋奶粉何以底氣十足?眼下看來,兩個原因足以支撐其漲價的膽識:一者,4月18日《新京報》消息説,瑞典研究機構近日稱,雀巢等知名品牌嬰兒食品含有重金屬砷,少量砷亦會增加患癌風險,而中國疾控中心4月17日通報稱,該類産品重金屬含量並未超中國標準,而且中國現行標準也均嚴於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規定。這個邏輯你是沒法理解的:既然我們的標準比國外還嚴,為什麼人家料定有問題、而我們則認為天下太平?食品安全本該遵循“疑罪從有”的邏輯,我們屢屢對洋品牌的“無罪”鑒定,被歷史記載成笑話的案例還少嗎?

  二者,恰逢國産奶粉不爭氣,尤其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國有品牌奶粉市場佔有率60%的神話開始被改寫,再加上此後三聚氰胺陰魂不散,奶粉業誠信尚未重塑起來、自損公信的案例又比比皆是,對於家長來説,他們的邏輯也許只有最樸素的那一個——愛國産奶粉,但更愛自己的孩子。

  早在年初,一次關於中國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的研討會上,一位農業部官員透露,2010年前11個月,奶粉進口總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到37.06萬噸,展望2011年,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有可能超過50%,國産奶粉的市場份額進一步被蠶食,我國嬰幼兒奶粉價格將完全受控國際市場,中國消費者已開始為此支付不合理的高價。此話一語成讖,但問題是,此輪洋奶粉漲價,真正能怪得了誰呢?

  如果我們把近期出現的“染色饅頭”、“瘦肉精”、“肉精粉”都拎出來,你會發現:食品安全在某些地方、某些領域的公信,早就蕩然無存。既然如此,洋奶粉的漲價或者只是優質商品提價的一個引信。

  海關總署2011年3月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八成以上的國內消費者認為,國外奶粉質量優於國內奶粉,大部分消費者選擇購買國內生産的進口奶源奶粉或通過網購等方式購買國外原裝奶粉,甚至此前一度鬧出大陸游客搶購港澳奶粉等諸多新聞。奶粉定價權的淪陷,完全是“自作孽”的一齣戲。儘管消費者陪綁著埋單,但對於其他産業鏈而言,應有深沉的警示意義:漠視消費權利、踐踏産品質量,遲早會危及産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