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蘇京京:北大拆樓之“三不該”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5日 1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北京大學南門區域的16號至18號筒子樓開始拆除,原址將新建學生活動中心。加上早前2007、2009年被分別重建和拆除的27、25號樓,北大南門內12幢老樓中,所剩已無多。(4月11日《新京報》)

  綜合幾年來北大關於拆樓的原因表態,無非有三:一是因為學校毗鄰頤和園,無法蓋高樓,要發展,只能將既有資源最大化;二是因為老樓質量不可靠,“出了問題誰負責”?三是“南門內的16-27號樓不屬於文物建築”,拆除不違法。但依我看來,這三條都站不住腳。

  第一條,北大到底需不需要蓋樓?近年來,各界對北大頗有微詞,但批評主要集中于學校的官僚氣,嘆息自由的學術精神淡薄了。説北大佔地小﹑樓層矮﹑校園破的聲音絕少;相反,到過北大的都誇讚校園開闊,現代與古典融合自然,頗有歷史遺韻。

  北大校友﹑環保人士馮永峰也指出:從大學的功能來講,大學主要是用於教學,其他諸如在校園內提供宿舍和政工人員工作場所,並非大學優先考慮的,“學生活動中心是一個壓縮性很強的建築,不是必須的,甚至可在外租用。”——此為拆樓之一不該。

  第二條,老樓果真不可靠?清明節期間,我特意到北大拆樓現場看了看。走進隸屬北大工學院的16號樓,發現走廊地磚清晰可鑒,墻壁和屋頂刷著白漆,每間辦公室都安裝了高檔防盜門,洗手間也可正常使用,一些窗臺上還擺放著綠植和水杯。很明顯,不久前,這棟樓剛裝修過,而就在數日前,這裡尚能正常辦公。17號樓內場景類似,18號樓由於封閉,未得入。我暗自揣測:既然老樓危矣,當初又何苦費錢費力裝修?師生又何以能如此淡定地在一座危樓內學習﹑辦公?——此為拆樓之二不該。

  第三條,法無禁止即可拆?這是北大拆樓的底氣所在。2001年,原燕京大學舊址未名湖燕園建築群,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上世紀50年代建設的新北大東門教學區和南門居住區,因不屬於燕京大學舊址的範疇,而未被列入“未名湖燕園建築群”的保護範圍。

  問題是,對於歷史建築,未被列為文物即可拆嗎?我們知道,文物保護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而發展,文物的界定也是一個滾動更新的動態過程。建國以來,國家層面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已有六批,每一批次新名單中,都有一大批新單位上榜,“未名湖畔建築群”也直到2001年才上榜。那麼,依北大方面“不在列即可拆”的邏輯,2001年以前,“填未明湖蓋大樓”是不是也可以?

  南門建築群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倣古青磚建築,是梁思成“社會主義內容﹑民族形式”設計理念的代表作,承載著一代代北大人對大學的感情和記憶。這樣的樓隨隨便便就拆了,對歷史缺乏敬意。——此為拆樓之三不該。

  退一步講,即便真的出於學校發展之亟需,要對一些舊樓進行拆除或改造,也必須得到最廣泛、最充分的討論。幾年前,對於南門建築群的去留問題,北大有關負責人就表示“保護與拆建相結合”;要拆肯定會做好“相關論證工作以及校內溝通工作”。但幾年下來,拆樓不斷,保護措施卻遲遲未見。此次拆樓,還有學生表示要聯名上書抗拆。我走訪時,看到老樹被連根拔起,便問施工人員:“樹怎麼處理?”工人説會移栽,但對於“是否全部移栽﹑栽到何處”則完全不知。拆樓,理應緩決慎行,詳盡“公示”,多聽聽學生和教授的意見,而不是學校行政部門一紙“告示”,吊車就開進校園,獨留一片狼籍。(蘇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