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葉檀:民營加油站出路在何方?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3日 10: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重慶民營加油站緊急向重慶市商委上書求援,原因是“兩大公司搞壟斷,打壓民營加油站,使民營加油站生存艱難”。

  民營加油站生存艱難並非一朝一夕,只要油源掌握在石化巨頭手裏,不僅民營加油站就是民營煉化企業的發展空間都被大大壓縮。

  我國石油煉製、運營方面的市場化程度依然較低。

  2005年6月,商務部頒布《成品油批發企業管理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中,規定成品油批發企業必須“擁有30座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絕大部分民營企業都不符合這一資質。以黑龍江省為例,全省1670座民營加油站,沒有一家達到要求,這也就意味著,民營加油站必須從由中石油、中石化主導的批發企業進貨。

  為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中國商務部于2006年12月6日發佈《原油市場管理辦法》和《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規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對外開放國內原油、成品油批發經營權。成品油批發企業門檻大幅度降低,《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成品油批發企業要達到以下要求:有長期穩定的油源、註冊資本不低於3000萬元、擁有庫容不低於10000立方米的成品油油庫等設施。

  表層堅冰融化,深層堅冰依然未能鬆動,石化巨頭們掌握油源,尤其在原油進口領域壟斷權更是雷打不動。

  中國原油進口分為國營貿易和非國營貿易。國營貿易進口權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珠海振戎五大石油央企手中。根據我國加入WTO時簽訂的協議,我國從2002年起允許部分其他企業從事原油進口。截至2002年年中,具有非國營資質的企業共22家,其中大部分以非國營貿易的名義進行石油進口貿易的是國有企業,還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的一些子公司。

  更要害的是排産權限制,中石油、中石化系統外的企業若進口原油,必須持有這兩大集團出具的“排産”證明,海關才給予放行,鐵路部門才安排運輸計劃。此外,進口原油後還必須返銷給兩大集團,銷售由其統一安排。排産權事實上將中國原油進口與定價權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兩家企業手中。

  因而民營煉化企業與民營加油站,時常處於無米下鍋的窘境。

  去年下半年油荒,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副會長韓寶林表示,目前全國民企的煉化能力大約在1億噸,但現實情況是僅能獲得5000萬噸的“原料”,民企只能通過煉化下游的精細化工實現盈利。

  民營加油站則是油荒與斷供的受害者。從石化巨頭上市資金充裕、2004年全球原油價格進入上漲週期後,油荒就如週期性海嘯隔一段時間就席捲而來,原因可能是批零倒挂、可能是成品油利潤太高、可能巨頭想低價收購加油站。

  2008年10月,石油商會會長趙友山曾公佈了一組數據,截至2008年年初,全國民營加油站倒閉三分之一,虧損的有1萬多家。金融危機之後油源充足、油價下降,民營油企與加油站迎來又一輪黃金髮展期,如今隨著國際油價上升、國內成品油創出歷史新高,新一輪的擠壓週期業已到來。

  回到重慶涪陵。“石化雙雄”和民營加油站之間,以吞併和反吞併為關鍵詞的“暗戰”持續數月,早在2007年這輪暗戰已經上演,金融危機挽救了民營加油站,如今,他們要靠什麼來拯救自己?(葉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