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染色”饅頭緣於“雜色”監管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2日 15: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巢江淮
 
      針對有媒體報道上海一家企業加工“染色”饅頭、隨意更改生産日期,上海工商部門連夜對相關超市進行了檢查,截至12日共下架封存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産的“染色”饅頭6048隻。(4月12日新華網)
 
      吃的或是“雜牌米+香精”熏出的“五常香米”;啃的或是“白饅頭+色素”染成“玉米麵饅頭”;涮的或是“辣椒精+飄香劑”配出的“火鍋底”;喝的或是三聚氰胺為主要原料“勾兌”的奶粉……嘴,稀裏糊塗地吃喝,可憐我們的胃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着“化學反應”。一條龍的“化學品”進入胃裏,在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裏起作用,直至折騰到“百練成精”。“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有人説,平民並非奢望,只想讓嘴“免於恐懼的自由”,讓胃“免於化學品的煎熬”。但這一點願望也在一次次食品隱患與事件中“破滅”。
 
      今年1月1日,《小康》雜誌和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發佈《2010—2011消費者食品安全信心報告》。該報告內容顯示,近七成人對中國的食品安全狀況感到“沒有安全感”,受訪者投票選出了企業和生産個人喪失了道德底線等三大主因。所謂,相關企業和生産個人,加這個,加那個,就是不肯添加“道德血液”。事實上,企業的“道德血液”生成更依賴於嚴格的監管,恰恰食品監管體制與機制缺失“造血功能”。
 
      “染色”的饅頭是表徵,“雜色”的監管是本質。其實,“病因”已經社會“確診”。目前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一個關鍵的病因就是“多頭分段管理”體制。有關人士直指其弊:農業、工商、衞生、質監等十幾個部門均涉及食品安全監管,食品安全標準政出多門,缺乏操作性。各部門之間或爭奪監管權,或相互推諉監管責任,最終造成監管不力,問題難究。有些食品安全問題,在生産加工、流通和消費環節中都有可能出現,每個部門都要進行管理;有些食品安全問題,並不明顯屬於哪個環節,導致每個部門都認為不屬於自己的範圍而不去監管。比“雜色”監管多出“三點水”的便是“染色”饅頭。
 
      劣質食品在市場上的活躍,是“劣幣驅逐良幣”定律的“活學活用”。“劣幣驅逐良幣”是經濟學中的一個著名定律。該定律是這樣一種歷史現象的歸納:在鑄幣時代,當那些低於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鑄幣——“劣幣”進入流通領域之後,人們就傾向於將那些足值貨幣——“良幣”收藏起來。最後,良幣將被驅逐,市場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幣了。劣質食品正在“驅逐”優良食品、安全食品,這種現象何時成為“歷史”?
 
      確保食品安全並捍衛市場尊嚴,需要法治給力,需要監管給力,讓“良幣驅逐劣幣”,還食品消費市場以純潔、安全。為此,有人提出,必須從提高並及時完善國家標準、明確行政執法主體、更深層次地完善檢測和監管體系入手,儘快讓食品安全監管從“被動”走向“主動”,變“亡羊補牢”為“未雨綢繆”,才能真正給老百姓營造一個安全的消費環境。“多頭分段管理”不僅會弱化監管,甚至還會讓推卸責任成為“職務行為”。法律法規要發威,體制改革也要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