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和靜鈞:避難室不是萬能的礦難“方舟”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2日 08: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中國首次井下避難設施載人現場驗證試驗於4月10日在煤礦大省山西某礦順利完成,在模擬災變條件下,80名接受試驗的人員安全度過48小時。(新華網4月11日)

  避難室是當井下災害發生、人員無法撤出時的避難場所和“緊急安全港”。經驗證明,在透水、瓦斯爆炸、坍塌等重大險情發生時,這些緊急避難設施為地面救援人員爭取了寶貴的救援時間。2010年智利聖何塞銅礦33名礦工受困地下長達2個多月而安然無恙,最大原因就是井下避難室。

  放眼世界,凡礦業大國,均有井下安全避難或救生艙等設施。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礦業大國,於上世紀70年代前就基本完成了安裝井下安全避難硐室,美國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礦難就明顯下降,井下避難設備成了安全體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由此可見,井下避難設施,是有效降低井下危險的有力辦法。

  然而,井下避難和救生艙等設施,只是突出了安全體系中的技術主義思路,它離一個全面的安全體系還十分遙遠。安裝了井下避難和救生艙,安全問題並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井下避難室的有效有個前提——礦工能夠進入到避難室。假如礦難發生時,礦工當場喪命或失去去避難室的能力,再多的避難室也無濟於事。2010年美國曾有一個礦井發生爆炸,死亡29人,專家稱,這些礦工“當即受創,來不及前往避難所”。這表明井下避難室逃不過“尺短寸長”的規律。

  一直以來,各地為了礦業安全生産想盡了辦法,甚至推出了“人質式”的領導下井制,但礦難仍未得到有效遏制。領導下井制中下井的“領導”,有些就是被挂上領導之名的普通礦工。那麼類似的造假行為也難保不會出現在今後的井下安全避難系統上。

  為了實質邁向“零傷亡”,有必要在礦工“安全利益”上不斷抬高安全違規成本,給予礦工相應的侵權責任法保護,把技術主義下的安全體系,與生命尊嚴意義下的安全體系,有機結合起來,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