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警用機救驢友該不該收費?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6日 19: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支持
  動用公共資源
  他們應該付費
  又見驢友被困野山,又見職能部門忙著搜救。沒有什麼比人員安全更重要的了,但驢友探險靡費的公共資源,是不可避免還是原本可以避免?
  有幾個細節,讓人多有疑問:據被困學生透露,多數參與者對貓耳山環境不了解,只有社團的個別領隊去過,“只聽説是個野山,景色很美”; 被救學生很多人衣著單薄,只有少數領隊帶著功率小的電臺,使用7號電池,很快就沒了電──換言之,這是一場非常不專業的野外探險,發生事故的概率可以想見。也難怪有網友説“現在連幾百塊的山寨手機都配了GPS,登山連這東西也不會使,這不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再説警力是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的,不是為這些魯莽之眾準備的,他們應該付費”。
  話糙理不糙。我們還記得去年的12月12日,為營救以復旦大學學生為主的18名上海驢友,黃山風景區公安局年輕的民警張寧海不幸墜崖遇難。粗放的探險已經成為某種公共風險,這種風險的氾濫,又與傳統的社會資源配置規則形成醒目對壘:探險該不該有所準備?險情紓解後要不要追究風險放任者的責任?如何厘清探險者社會救助的責權利關係?這些問題,顯然不算無稽之談。
  野外探險是一個專業活兒,對參與者的戶外生存能力有較高要求。遺憾的是,我們眼下的各色探險基本是“自行組織”,簽一份責任自負的“生死狀”,交個保險就入山。沒知識、沒設備、沒技能,有的是尋找刺激的“理想”,這種置家庭和社會擔心於腦外的探險,和違背法律規則的酒駕或醉駕又有什麼本質區別?登山探險當然是公民的自由,獲得政府救援也是公民的權利,但自由與權利的邊界就是恪守義務的規則:比如不增加社會負擔,不拿公共資源當作私人樂趣的後花園。
  鄧海建
  給予適度處罰
  警示後來者
  不惜警力、不計代價的救援雖然讓人感動,39名被困者全部安全下山的結局也很完美,但是,血的教訓記憶猶新,類似事件又再度上演,不能不讓旁觀者感到遺憾和震驚。
  據了解,北京理工大學學生這次出遊,由“風信子”戶外俱樂部發起,在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學生參加戶外活動無可厚非。但是,連當地村民都不敢進入的禁區,他們卻貿然進入,這到底是值得鼓勵的探險,還是不知深淺的冒險,已經不辯自明。 
  作為一個戶外組織,在活動之前,就應該制定好預案,做週密準備,做到有備無患,遇險不慌。可是,這支隊伍在出現迷路險情之後,由於缺乏野外生存經驗和迷途知返能力,只得在第一時間報警求助。結果,當地公安部門不但出動300多名警力,還出動兩架警用直升機參與搜救,這已經屬於國際慣例中的頂級救援級別──紅色險情應對措施。而與之對應,部分驢友在相對安全的狀態下被困,只屬於遇險中最輕的險情。雖然這類救援並不收費,但花費卻客觀存在,有網友大致匡算需要50萬元,這些費用無疑由公共財政買單,需要納稅人掏錢,警方和社會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絕不是被救者一句“不好意思”便可收場的。當下,對當事者簡單批評指責已無濟於事,給予適度處罰,讓他們交些“學費”,長點記性,對救助而造成的社會資源浪費進行追索,倒值得嘗試。否則,仿傚者眾多,救援機構將不堪其擾。
  葉傳龍
  反對
  他們有資格
  享受公共服務
  人命關天,39名山中遇險的“驢友”全部獲救,39條鮮活的生命無一受損,這比什麼都重要。雖然為營救他們,北京警方動用了警用直升機,還有300多名警力,並耗時13個小時。但完美的結果證明,這種付出完全值得!如果以浪費公共資源為説辭,質疑這種果斷的救援行動,實際上與“謀財害命”沒有本質區別。因為在持這種論調的人眼中,只看到了動用警用機是浪費了公共資源──説白了就是應當屬於大家的錢,卻完全忽視了這錢花得是否“得其所”。
  支持收費者的底氣多來源於對於國際慣例的借鑒,比如有人會舉例:在美國,假如在救援中用到直升機、鏟雪車等大型裝備,被救者事後應支付費用,因為探險是“個人行為”,不能由納稅人“買單”。這事兒不假,但卻忽視了一個前提,即在美國救援驢友是專業救援隊的工作,而在我國尚沒有這樣普遍的專業救援隊伍和機制,遇到災害或突發事件,還要靠公安、武警、軍隊等來救援。這些屬於公共資源,他們參與救援,即便是救援“驢友”,也絕不能説成是浪費公共資源。
  因為“驢友”們的行動雖屬個人行為,但是他們同樣是納稅人中的一員,如此,他們為什麼不能使用公共資源、享受公共服務?其次,他們也並非故意要出險,即使準備得再充分也難免出現意外,在這種情況下,將出動警力救援歸為浪費資源也明顯不妥。
  另一方面,試想,如果警方對救援行為收費,那豈不是變成了一种經營行為?明顯與它公共服務的性質與形象不符。引發的問題與爭議恐怕更多,更難以厘清。實際上,收費與否應該是在有了專業救援機制的框架下討論的。爭議的産生,與我國專業救援隊伍建設的缺失有關。正如公共安全危機干預專家高鋒所指出的:隨著探險旅行成為時尚,遇險和救援的情形肯定會增多。除了提醒驢友“真正做好準備”、提高避險能力之外,如何改變救援方式,從而提高救援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應該提上議事日程了。
  陳言
  提醒
  “驢友”不能想當就當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戶外運動越來越受歡迎,“驢友”隊伍日益壯大。但“驢友”的運動中多數帶有探險性,屬於極限和亞極限運動,存在很大的挑戰性、刺激性及危險性。因而,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驢友”的,其對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以及體能、常識、技能等,均有較高的要求。
  而這個由高校師生和公司職員組成的登山團隊,因為其中一名女生體力不支掉隊,造成了登山團隊迷路;迷路後,又因為他們缺乏專業知識和生存技能,顯得驚慌失措、束手無策。幸虧他們及時報警,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雖然39名山中遇險的“驢友”最終全部獲救,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事故,但其深刻的教訓仍然值得人們警醒:做“驢友”存在一定風險,大家要謹慎而為。如果要參與登山探險之類的戶外運動,最好找專業人員帶領;更重要的是,自身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生存技能、心理素質及充沛的體力。還有,戶外運動有許多種,不一定都去選擇充滿風險的運動方式;要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要懂得放棄。畢竟,安全第一,生命比什麼都重要。
  張西流
  ■延伸
  別歸咎於驢友運動
  驢友事故多發生在屬於探險的線路,但不能因此歸咎於此。驢友運動的魅力,本身在於挑戰性和刺激性,而這正是探險的天然屬性。既是探險,當然有一定的風險,把風險降低到零,是不可能的,也使驢友運動失去了意義。
  但是,對於挑戰來説生命總是第一位的。因此,驢友運動需要有科學精神的引領,首先就是要尊重戶外運動的規律,切不可輕舉盲動。同時,有關方面也要加強對驢友的科學管理。驢友團體要按相關規定登記註冊,發展驢友要經過考核和批准。每支驢友隊伍出發前,都要經過審核,並處於全天候的監控之下。
  錢夙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