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武海義:讓清明祭祀化作綠色追思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4日 09: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連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清明節近在眼前,如何過清明節?如何在這傳統節日進行祭掃活動?折射著一個人、一個地區、一個時代的文明水平。值得每一個清明出行者思量。

  清明原本是近人情、近自然的節日,但綜觀多年來的清明祭祀活動,不少地方、不少祭祀者做得並不“清明”,清明祭奠活動似乎只剩下一個“燒”字了。祭奠用品市場裏的紙洋房、紙轎車等,式樣繁多,製作精美。這些價格不菲的祭品,都在清明節這一天被付之一炬。據統計,這一天全國要燒掉20億元,把一個好端端的清明日燒得烏煙瘴氣,這不是祭奠而是褻瀆。“無休止地燒”,燒掉的就是森林,惡化了環境,極易招致火災,帶來環境災難。

  逝者已逝,緬懷先人的意義在於從先人那裏獲取精神力量,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在全社會崇尚低碳生活的當下,破除陋習,文明祭奠、綠色追思,應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現在,綠色祭祀、居家祭祀、網上祭祀、社區祭祀,乃至電視公祭等形式多樣的無煙祭祀、文明祭祀,正在取代“燒”的陋俗,漸成清明節的一道風景。清明節裏植樹、認養綠地,也正走進人們的祭奠活動。在墓地祭祖的時候,種上幾棵“思念樹”,既祭奠了祖先,履行了義務,又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在墓地旁播撒一些草籽,放置幾束鮮花,讓深切悼念化作綠色追思,沉重的心情也同時化作了溫馨、肅穆和悠遠……讓清明祭奠化作綠色追思,尤需政府搭臺。在這方面,我市有很好的先例,幾年前,我市的海葬,就全部由政府“埋單”。政府搭臺,為群眾性的文明祭掃創造了常態化的運行機制。

  科學文明過清明,與時俱進樹新風,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讓世人感受我們民族的文化底蘊、豐富情感和環保文明之風,真正回歸清明節本源。“思親莫讓煙塵擾,鮮花一束慰英靈”。真誠希望今年的清明掃墓祭祀,人們都能從節約資源、凈化環境、保障公共場所安全、有利身心健康出發,用文明清新的方式表達對先人的緬懷之情,使清明節真正成為清新文明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