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楊朝清:從內地赴港“産子潮”看社會公平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2日 14: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很喜歡席慕容的作品,尤其是《夫妻》一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性“生産”時所承受的痛苦,以及新生命誕生所帶來的幸福感,總是讓人難忘。大多數孕婦都會老老實實地呆在醫院或者家裏,等候嬰兒的那一陣陣啼哭。可是,有一些人卻遠離家鄉,不惜重金赴港“産子”。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公佈的統計數字,在2010年8.8萬名香港新生嬰兒中,約有4.1萬名為內地孕婦在香港所生,從而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享受相應的福利。內地孕婦涌入香港分娩對婦産科服務形成了壓力,香港首次提出要研究限制孕婦來港産子的方法。(新華網4月1日)

  內地赴港“産子潮”作為一項聲勢浩大的社會行動,其行動績效必然和産婦們的行動意願和行動能力成正比。從行動意願上看,“香港居民身份”擁有強勁的向心力。 與美國、加拿大一樣,“出生地原則”同樣適用於香港,即只要是在當地出生的孩子,就擁有香港居民身份,就可以享受到香港居民的高福利待遇。北京、深圳等地的戶口尚且價值數十萬甚至上百萬,香港的居民身份的誘惑力可想而知。 從行動能力上看,赴港“成産”的費用較高,達數萬甚至十幾萬元。無須諱言,能去香港“成産”的家庭大都“非富即貴”,擁有強大的行動能力。

  內地孕婦涌入香港分娩導致婦産科服務供不應求,以至於香港要限制孕婦來港産子。供求關係失衡是市場經濟的常見現象,內地赴港“産子潮”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它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涉及公平公正的社會問題。

  首先,內地赴港“産子潮”導致香港婦産科服務的供求失衡。供求失衡加速了行業競爭,提高了産子服務的價格,加重了香港本地居民的經濟負擔,擠佔了香港本地居民的醫療服務資源。

  其次,內地赴港“産子潮”加重了香港的公共福利成本。香港作為一個發達的現代都市,作為我國的特別行政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公共福利。內地孕婦在香港生産的孩子,自動擁有香港居民身份,擁有了享有完備的高福利的資格;不需要繳納“戶口費”,也無需在香港購房,更無需作為“特殊人才”引入香港,一次投入,終身受益,這樣"“一本萬利”的好事去哪找呢?

  再次,內地赴港“産子潮”加重了社會相對剝奪感。能去香港“生産”的人往往“非富即貴”,他們在付出了一定經濟代價之後,為“下一代”找到了良好的社會保障。這一部分人在經濟上獲得了成功,又為“下一代”找好了出路,似乎什麼“便宜”都讓這些人佔了,比較差異導致的心理落差必然會加劇社會弱勢群體的相對剝奪感。

  生孩子是一件夾雜著痛苦和幸福的人生大事,內地産婦不遠千里赴港“生産”,在無形中損害了社會公平;政府應該完善相應的制度和法規來對此進行規範。然而,內地産婦千里“成産”的背後,也反映出內地公共服務短缺的社會現實。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內地赴港“生産”的事例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