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林達:100年前的3月24日美國發生了什麼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2日 09: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3月24日打開紐約時報網站,是一張觸目驚心的黑白照片:高大空曠的廠房,一長排穿著老式大衣、戴著老式禮帽的紐約人,表情凝重地看著地上一長排簡易棺木中的遇難者,一共146個,大多是年輕女孩,新移民。這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三角製衣廠火災,如紐約時報標題,“一場改變了勞工世界的大火”。

  記得10年前寫過這個故事,標題是“九十年前的今天”,10年後,還想再寫寫它的百年紀念。

  1911年3月24日,在製衣廠雲集的紐約,華盛頓廣場旁埃斯克大樓的三角製衣廠八樓車間突然失火,失火原因至今不明。一百年前的紐約,沒有工作場所的防火規範,業主為降低成本,自然就在廠房裏盡可能多放設備、多擠進工人。為防女工偷竊鎖住一些步道,在當時也是常見做法。

  可車間裏卻堆滿了易燃品。雖然大火在半小時內撲滅,可旋風般撲向女工們的烈焰濃煙,很快吞沒了她們。九樓的許多女孩,沒來得及站起來,就燒死在縫紉機上。30歲的女社工弗朗西斯帕金斯正在附近,絕望地看著最後一刻還扒著窗沿的女孩,被大火逼擠而來的人群擠出窗口,摔死在大街上。她説,“三角廠火災是一把火炬,照亮了整個工業舞臺。”

  美國是工業革命先發國家,剛剛脫胎于農業社會,對眼花繚亂的新危機新問題完全沒有經驗。同時,經濟起飛讓大家看到自由經濟理論在現實中的強大優勢。那只看不見的手,借助人的慾望,令緩慢凝滯的農業社會突然改頭換面、突飛猛進。經濟起飛無疑在造福社會。然而,既然強調“看不見的手”,就特別警惕“看得見的手”,也就是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

  當時還不知需要平衡。當然,也可以理解問題的複雜性:人們今天還在討論“一管就死,一放就亂”,那就是“自由經濟和政府監管之間如何平衡”到今天還在繼續掂量。

  可完全聽任自然發展的魔術,迅速變出意外結果,最觸目的就是難以接受的貧富差距。三角廠火災的21年前,1890年,美國人已經驚訝發現,不知不覺,佔人口百分之一的巨富,其一年收入,就佔了另外百分之九十九美國人收入的一半;要論財産,更令人崩潰,前者持有財富,竟超過了後者的全部共同財産。最底層的工人處境可想而知。

  先發國家無經驗可循,只是在支付慘重代價中調整天平,包括大蕭條、社會矛盾積累爆發、勞動者的貧困煎熬和三角廠火災這樣的生命代價。歷史上有過許多極端的調節手段,砸毀機器、暴力衝突、武裝革命不一而足。而一般公認,美國在一定的暴力衝突後,更快走上了一條更智慧的道路:細細地謹慎立法修正。

  這需要一批政治家推動。如目睹慘劇發生的帕金斯和兩名民主黨眾議員一起,組成調查委員會,在調查中窮盡列舉三角廠火災的一切不利因素,提供給立法機構。同時還覆蓋了童工、最低工資和衛生條件等,帕金斯親自寫了調查報告。最後,調查細節很快變成法律,變成防火規範和工廠建築設計規範,如室外消防梯、封閉電梯井、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淋系統等,都在火災同年和第二年就有了立法。她曾經説:“(羅斯福)新政,是從三角廠火災那天,就已經開始了。”

  百年後回顧,我們看到,要推動社會進步,僅有社會活動家和幾個政治家是不夠的。這些演員首先需要一個制度搭建的活動舞臺。制度必須保障立法議員的專業和敬業。

  制度還必須保障媒體盡職。在今天,紐約時報特地放了一百年前做的三角廠火災報道的老報紙照片,向讀者展示自己的百年努力。同時,紐約時報以視頻推出對今天紐約製衣廠的調查,作為紀念的一部分,提醒民眾繼續關注勞工問題。大家通過視頻看到,在紐約市中心,每天還是有女工隊伍,在等著爭取做衣廠的臨時工;雖然有了最低工資法,可有些女工和百年前的三角廠女工一樣,因為是新移民、因為對法律陌生和語言不通,還是有人被不良業主壓低工資甚至欠薪。她們需要社會幫助。

  美國的法律調整是有效的,不僅生産安全得到本質改善,貧富關係也得到調節。今天美國社會約70%是中産階級,約15%為高收入人群,低收入家庭有良好的社會福利,拉開距離再看後發國家,其實佔很多便宜,後發國家可以直接移植前行者的經驗乃至法律條文,直接避開他人教訓,走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