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官員微博應在“摸石頭”中找準定位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30日 14: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湯嘉琛

       如果你是一個合格的微博控,一定能察覺到微博江湖的新氣象:在這個平臺上,唱主角的不再只是聲色犬馬的娛樂明星,也不再只有草根群體的肆意狂歡,越來越多的公職機構和政府官員微博悄然登場。在現實世界,他們離我們如此遙遠;在微博世界,他們可能正準備回復你的某一條評論。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僅僅在新浪微博這個平臺上,已經通過實名認證的官員微博就有1300多個,代表政府機構的官方微博也多達2000余個,涵蓋公安、交通、旅遊、宣傳、司法、計生等各個部門。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開通微博,更是將官員微博之風推向了高潮。

       儘管有一種批評聲音認為,官員群體觸網太慢,老百姓都已經過河了,他們才開始在微博江湖裏“摸石頭”。但熟悉中國國情的人應該都清楚,官員群體可能確實需要這樣一段“時間差”,來慢慢打通官場和微博世界的“最後一公里”。

       我們樂見越來越多的政府官員“進駐”微博,畢竟這完全有可能成為網絡問政和溝通民意的優良平臺。微博的參與度較高,互動性更強,這或許有利於官員們第一時間接觸到鮮活的民意與原汁原味的民聲。此前,媒體就報道過一些官員通過微博為百姓排憂解難的案例,這既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行政資源,又拉近了官員與群眾的心理距離。

       不過,綜觀各路官員的微博,能夠引起廣泛關注的並不算太多,倒是暴露出不少的問題。有些官員微博中充斥著官方文書的言辭,讓習慣了嬉笑怒罵的網友橫生厭惡;有些官員的微博禁止網友發表評論,切斷了自由溝通的渠道;還有一些官員微博在熱鬧一陣之後,便像死火山一般歸於沉寂……所有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可以歸因于官員們在使用微博時的定位存在一定問題。

       要解決這些問題,首當其衝的,是要儘快找準語言風格的定位。毋庸贅言,官場的文風、話風和微博世界相去雲泥,微博中的官員理應在摸索中找到恰切的表達方式,儘量和普通網友進入同一個話語體系,否則官員們只顧自説自話,難免會淪為網友的笑柄。最近備受媒體關注的浙江海寧市司法局局長金中一的微博,就因及時互動、言語平和、“沒有官架子”而得到了網友的鮮花和掌聲。

       當然,和語言風格相比,找準內容定位更為關鍵。即便身處微博這個平臺,官員仍是官員,網民會習慣性地將官員微博的言論和他的公職身份聯絡起來,一旦言語有失,不僅會影響官員自身的形象,還會影響網友對其所在機構甚至整個黨政系統的評價。不過,強調這種隱性的壓力並非是要嚇跑那些敢於“試水”的官員,而是提醒他們儘快想明白,究竟哪些內容與自身角色相符,適合在微博中進行展示。

       我們注意到,有一些官員為了改變以往的刻板形象,故意在微博中大肆評論、轉發一些輕鬆休閒的話題,以為這樣就能讓自己“粉絲”數再上一個臺階。實際上,筆者並不贊同這樣的價值選擇。儘管微博只是一個虛擬的平臺,但身負要職的官員們理應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當他們花費大量時間在微博美圖、美女、心靈雞湯、段子等話題上的時候,在某種程度上辜負了公眾的期待——畢竟,他們原本可以利用這些寶貴的時間,多辦一些“正事”、“要事”。

       在這一點上,被奉為“微博紅人”的雲南紅河州宣傳部長伍皓的表現,可供其他微博中的官員借鑒。較早開通微博的伍皓,在微博中也曾一度天馬行空,無所不談,但遭到了媒體和網友的集中炮轟。前不久,伍皓對微博的定位進行了“戰略調整”,內容以宣傳紅河文化旅遊和風土人情為主,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同,粉絲書也在短短兩個月內增加了近40萬。這樣的官員微博,或許才更有關注的價值。

       現在,已經有很多官員開始“試水”,但願他們能儘快摸到可以“過河”的石頭。當然,紙上得來終覺淺,官員們最好能一方面隔著電腦屏幕了解民意,另一方面多到群眾身邊了解民生疾苦,尤其是傾聽那些不上網的老百姓的真實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