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美媒:中國不會出現“次貸危機”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8日 09: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26日文章題:中國不會出現次貸危機(作者湯姆奧爾利克)

  與其美國同行相比,中國的房地産業是一頭更大卻不那麼令人擔心的猛獸。

  2010年,房地産投資在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中佔據的比例為12%,高於2009年的10%,創造了新的紀錄。如果再算上對建築材料的需求,房地産為GDP做的貢獻就更大了。相比之下,美國的住宅投資在2005年達到頂峰時也僅佔GDP自勺6%。

  房地産在中國經濟中佔據的比重更大,這意味著中國房地産業崩盤所致的後果應該會比美國更嚴重。近幾年的情況也提供了令人不安的先例。政府打擊房地産投機的舉措導致房地産投資的年增長率從 2007年底的31%跌至2009年初的3%。建築開支受到衝擊與出口減少這兩個因素一起,令中國GDP 增長率跌至10年來的低點。

  乍一看,當價格開始暴漲之時,歷史就有可能重演。官方的房價數據往往會低估變化。不過,數據顯示,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平均房價上漲速度明顯快於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

  與此同時,2009年和2010年期間房地産的高速開發導致了供應過剩,為投機而購買的許多高檔公寓空置,這些都是悲觀派的重要論據。另外,政府仍在打擊投機者。雙重重擊會在某個時刻令價格停止上漲,房地産開發商風光不再。

  但是,當2008年私人投資減少時,沒有別的東西接替它的位置。這一次,政府計劃對保障房進行鉅額投資。對上市開發商來説,保障房微薄的利潤是極為有限的安慰,但2011年新建1000萬套保障房的計劃應該會在某種程度上為中國經濟提供緩衝,減弱私營部門住房建設急劇放慢的影響。在美國,金融危機之後的房地産業仍然受到某些熱點區域過度建房的拖累。在中國,城市化和工資的不斷上漲意味著需求為大多數住房建設提供了較好的支撐。而且,這裡購房一股都是用現金而不是貸款。在美國,住房抵押債務總額在2007 年達到GDP的103%。而在中國,家庭的長期貸款(住房抵押債務的一個替代值)相當於GDP的16%。即使再算上房地産開發商的貸款以及地方政府投資工具的貸款(其中,部分被投資于房地産業),最終的比例也僅為50%。

  房價上漲速度很可能減慢—— 如果(在某些城市)不是直接下跌的話。這會損害私營開發商。房地産業的急劇修正會給銀行帶來痛苦,影響消費信心和支出。但是,不應該認為它預示著像美國那樣的經濟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