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戎國強:跟孩子説話,請蹲下來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4日 10: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一個名為“中美小學生守則對比”的圖表走紅微博,引發眾網友熱議。對比之下,中國小學生守則被指“內容空洞,可操作性差”;美國小學生守則細緻入微,簡單易懂,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但是,有專家指出,網友一邊倒的看法可能存在誤讀。美國不一定像中國那樣有全國統一的小學生守則,網友熱議的所謂的“美國小學生守則”,可能是“日常行為規範”一類比較具體的東西。

  於是找來中國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讀了一下,其具體性、可操作性,與所謂的“美國小學生守則”就比較接近了。但是對比之下,兩者之間也是有差異的。如果説兩個文本就代表了“中美”之間的差異,可能是以偏概全,失之武斷;但是,不論“中美”,只論兩個文本自身的內容,確實可以讀出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

  有多少成年人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走進小學校園,走進課堂,第一次面對老師時的情景和自己的心理狀態?一個才六七歲的孩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最可能的狀態,是手足無措。於是,所謂的“美國小學生守則”告訴你:“總是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可以在你的座位上與老師講話”,等等,讓你知道該做什麼,怎麼做,幫助你克服陌生感,異己感,漸漸融入環境,與環境(老師、同學)建立友好關係,獲得歸屬感,最後愛上這個環境——今後若干年裏,在這裡的學習生活,將是他或她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比較之下,我們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具體性、可操作性是不差,但是,設身處地替孩子著想,從孩子需要出發,還很不夠;何況是居高臨下的姿態和語氣,很難令人親近。我們的一些所謂的教育者以及教育管理者,其實是説教者;他們不會蹲下來跟孩子説話,跟孩子説話也要板著面孔,把一些生硬的規定、宏大的詞語塞給孩子,就以為自己盡到責任了。

  跟孩子説話的姿態、語氣,往往跟“兒童觀”有關係。早在1919年,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就指出:中國人常將孩子誤認為是“縮小的成人”,一切照成人的模式行事。“其實,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就大礙于孩子的發達”。因此,魯迅主張“解放”兒童,把兒童從成人強加於他們、並不適合他們身心特點的各種桎梏下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教育,應該以受教育者為本,“以人為本”,具體到教育領域裏,應該“以學生為本”,應當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點;從教育、教學方法到內容,都要根據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點來設計、安排。

  但是,九十多年以後,一些成人不但不願意解放孩子,事情反而還有惡化的趨勢。近日湖南湘鄉一實驗中學政教處主任連打學生四個耳光,本月初杭州某小學教師粗暴地訓斥學生(即“錄音筆事件”),“教育暴力”頻發,既是功利價值觀影響下教師倫理的失守,也是傳統教育觀念的流弊。(戎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