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利比亞戰爭會造成石油緊缺嗎?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2日 10: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當地時間19日,法、英、美等國家開始對利比亞發動軍事攻擊,儘管市場對利比亞事件有所消化,但局勢的迅速發展可能短期內會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受影響,其中主要是石油價格。業內人士認為,利比亞危機升級可能造成國際石油供應短期短缺,但由於地震後日本石油需求減少,因此國際石油供應總體上會保持平衡;對我國原油市場也不足以形成顯著干擾。

  對國際油價有較大衝擊

  利比亞戰爭爆發導致利比亞原本每天160萬桶的石油産出全部中斷,預計戰爭還將持續一段時間。而巴林的示威遊行活動持續,給周邊國家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造成潛在威脅,中東、北非地區短時間內不得安寧,在利比亞戰爭沒有停止之前,新的危機隨時可能出現,這種不確定性將給原油市場形成強有力的炒作動力。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説,西方軍事干預,戰事及其對利比亞石油生産的衝擊必將延長,油價將獲得新的上漲動力。如果西方轟炸嚴重破壞利比亞油田和運輸設施,那麼除非沙特等國增産,否則油價受上漲壓力影響將較大。

  “利比亞以及整個中東局勢的相對不穩定,對國際油價形成較大衝擊。”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夏義善表示,利比亞的危機,波及整個中東格局,對當地的石油企業形成了很多影響。目前,此事件已經波及到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部分國家和地區油價已經上升至114美元/每桶,“預計部分地區還將突破120美元/每桶”。

  國土資源部油氣戰略研究中心岳來群博士表示,紐約原油市場價格將會升高,但這不僅僅是利比亞局勢造成的,還有日本寬鬆貨幣政策投入大量資金等因素疊加的影響。

  不過,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美國所研究員陶文釗表示,此次空襲可能造成國際石油供應短期短缺,但由於地震後日本石油需求減少,因此國際石油供應總體上會保持平衡。

  利比亞産油只佔全球2%

  利比亞資源以石油為主,探明儲量約為430億桶。石油是利比亞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該國95%以上的出口收入來自石油。但利比亞的原油産量在全世界的原油産量中佔比不大。資料顯示,利比亞石油産量為160萬桶/日,石油出口量約為130萬桶/日。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查道炯説:“利比亞出口中國的石油比重並不大,以去年為例,利比亞輸送到中國的原油約700多萬噸,佔原油進口比重很低,約合3%。”雖然利比亞政局動蕩,有可能像國際能源署所預測的那樣,其原油出口會暫時中斷。類似中國這樣的大型原油進口國,有可能會向非洲其他國家尋求替代能源。

  夏義善分析説,中國有56%的原油來自國際市場,國際油價不斷上漲,勢必會增加中國企業原油採購成本。中國油價已經與世界接軌,在價格調控上,政府部門會有一定的補貼。但是,由於成本的不斷增加,增加的成本會轉移至普通消費者,最終提升油價。

  對於利比亞戰爭是否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石油危機?多數專家對此持否定態度。相比前三次石油主産國發生的戰爭,利比亞戰爭不足以引發第四次石油危機。一方面,利比亞石油産量只佔全球的2%,即便是損失50%的産量,只佔全球的1%;另一方面,經過三次石油危機後,石油主要消費國建立了石油安全保障體系,僅國際能源署就擁有約16億桶的戰略石油儲備,能夠滿足其成員145天的進口需求,因此能夠有效地降低供應短缺風險;再者,世界主要石油生産國仍然具有剩餘産能,目前,歐佩克成員國剩餘産能仍處在較高水平,市場調節能力明顯增強。

  未來油價有走低可能

  雖然利比亞局勢在短期內影響到該國的原油産能,給全球原油短期供給帶來壓力,造成國際油價大幅上揚,但是大多數專家都表示,利比亞危機對石油價格的影響是短期的,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還有不少專家認為,在近期,油價有下跌的可能性。相比日本震災,地緣政治因素仍將是油價的重要“推手”。日本地震後,油價雖然從高位有所回落,但市場對利比亞政局的擔憂並未減少。無論是出口量,還是已探明石油儲量,利比亞在全球石油生産環節的重要性並不算高,但其身處中東敏感地帶,內戰一旦升級,市場避險情緒仍會助推油價走高。

  不過,沙特已決定增産,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部分成員國也加入增産行列。短期看,石油輸出國的整體增産量或將左右市場情緒。

  但也有觀察人士認為,地緣危機的升級是中東地區動蕩因素的一種集中爆發與釋放,在區域緊張氛圍消散後,國際油價將重回90美元每桶左右。

  “我認為,利比亞戰事不會再度引發國際油價的暴漲,反而下跌的可能性會大一些,”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對媒體表示。而分析人士也表示,從歷史上看,以往多次涉及産油國的戰爭中,國際油價往往表現出“戰前暴漲,戰爭爆發後暴跌”的特點。

  自利比亞局勢動蕩以來,國際油價已從80多美元一路上漲到了100多美元,提前消化了這一利空消息。姚達明説,多國部隊空襲利比亞,對石油而言是“利空出盡”。單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個人認為油價下跌的壓力要比上升的壓力大。

  高油價可能對新興經濟體的通脹水平形成上行壓力。特別是對中國來説,由於大量從海外進口原油,若油價持續走高,不僅將放緩經濟增長步伐,更會使貨幣當局治理通脹的任務變得更加艱難。

  梅新育認為,就石油進口量而言,利比亞算不上中國重要石油進口來源,在中國歷年進口石油來源中最多僅佔百分之二三。因此,利比亞戰爭升級不足以顯著干擾中國進口原油的渠道和數量,這場戰爭對我國石油進口的衝擊主要體現在成本價格方面。

(梁傑 葉曉楠 周小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