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朱述古:笑逐“鹽”開,國民理性何時回歸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2日 0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碘鹽搶購風潮剛剛過去,與鹽有關的段子就漫天飛舞:“核出此鹽”、“妖鹽惑眾”、“鹽而無信”、“相顧無鹽,惟有淚千行”、“謠鹽止于智者”、“無鹽的結局”、“日本地震真的讓我們無鹽以對”……

  國人確實擅于無情自嘲,而且自嘲得非常藝術,只不過習慣於自嘲,卻不習慣於反省。自嘲能撫慰創傷,卻不能開啟理性之門。非典時期搶購板蘭根的情景恍若昨日,一聽説日本核泄漏,搶購碘鹽的男男女女又排起長龍。當然,這一情景並非中國獨有,整體科學素養比我們高很多的美國人,也搶起了碘片。只是,相比對他人指手畫腳,自我反省更顯重要。

  不知那些熱衷於段子創作與傳播的人中,有多少原本就是搶購碘鹽的生力軍。也不知道,一場鬧劇的收場總以段子的流行為尾聲,這種現象是否可以視為精神勝利,但可以肯定,不少人再一次借助段子的搞笑功能,完成了思想的麻醉和對苦痛的健忘。

  如果將時間短暫卻影響廣泛的搶鹽風潮,上升到國民性之類的宏大命題,或許會被認為是小題大做。但以此為契機,反省一下國民理性,卻很容易令人緊皺眉頭。搶鹽風潮一夜之間風行大江南北,總有人習慣性地辯稱,災難如何突然,個體如何渺小,專家話語又如何捉弄人之類,這些貌似無奈的辯解,其實對理性的培養並無益處。

  固然,那些搶鹽的人多是窮人且文化程度不高,他們無論經濟資源還是文化資源的佔有量都少得可憐。一方面,弱者抗風險能力本來就低,在大災面前缺乏安全感以至病急亂投醫,這可以理解。但並不是所有窮人和文化水平低的人都參與了搶購,甚至經濟和文化狀況,並不是是否參與食鹽搶購風潮的決定性因素。決定性因素在於,這個人是不是有獨立的品格和思考的習慣。姑且不論碘鹽無法抵抗輻射的科學常識,只要稍稍關心資訊並借此把握真相,就不會去搶購碘鹽。

  也不能責怪同胞過於惜命,無論哪國國民,也無論高低貴賤,生命原來平等,但為了自己活命而瘋搶賴以生存的物資,哪怕願意給出數倍的高價,也是自私的表現。那些為了搶購一袋食鹽而不擇手段的人,一旦真遇上巨災,很難指望他們會把緊缺食物分給老弱病殘,更不要説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311”地震不僅考驗了日本國民,也考驗著國人。不少同胞在這場災難中表現出可貴的人道主義精神,但碘鹽搶購風潮也像一面鏡子,照出部分人靈魂中的“小”。

  這是一個需要崇高但崇高往往被消解的時代。面對“311”地震中日本國民的種種表現,不少國人一方面為其堅韌、鎮靜和守秩序而慨嘆,另一方面卻不由自主加入囤鹽風潮,甚至事後因搶鹽過多而發生退貨糾紛。當謠言與謊言被戳穿,便編寫和傳播段子以自娛自樂。缺乏理性的人,雖然也不缺乏笑聲,但這種笑聲並不代表自我解剖,只是為了死要面子而打圓場的自我解嘲。俄國作家果戈裏在《欽差大臣》裏的那句話多像是為他們準備的:你們笑什麼?你們笑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