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核實受捐人遇阻是慈善隱憂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8日 14: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白峰

    2011中國慈善排行榜將於4月26日公佈。但中慈榜辦公室專業調查團表示,在對11筆過億元的大額捐贈核查中,有7筆得到落實,4筆的捐款方和受捐方“消失”。數據顯示,2010年國內外社會各界向中國慈善事業捐贈總價值預計達到約700億元,其中僅單筆過億的資金和證券捐贈就有43筆128億元。從捐贈數字來看,目前賬面上捐贈接近或超過10億元的就有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世紀金源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如論。(3月18日《新京報》) 

    慈善是一種愛心,慈善更是一種幫助,慈善是用自己的心去幫助別人的心,換來社會的尊重,更獲得大家的認可。而受捐方卻獲得的是了發展的機會,贏得了生活的主動,更好地生活,更好地發展。

    雖然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助推了經濟發展,更發揮了在自然災害和社會公益事業的重要作用。但由於我國的慈善事業發展滯後,同時由於捐助及慈善機制不健全,影響了慈善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尤其是捐贈者或者受捐方信息公開的不對稱,捐贈者捐贈是偷偷摸摸,受捐者也是躲躲閃閃,似乎捐贈與受捐是私下裏的事,即便是捐了獻了,也不留名,有點“英雄不留名”的味道,受捐者得了接受了,也是悄無聲息。

    其實,捐贈者不留名,受捐者不願意曝露自己,或者不願意公開自己的信息,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或者是隱憂。

    一是怕干擾,如今一些社會機構,或者個人,往往存在着索捐的現象,一旦覺得慈善者有愛心,在慈善者還未表態,或者沒有做出反應時,動員者已經上門,或者希望得到慈善救助者找上了門,讓捐贈很尷尬,也很無奈,影響到捐贈者或者慈善者正常工作生活。而受捐者也怕分一杯羹給對方,因而不願意公開。二是怕打擊。社會上存在着一種仇富心裏,俗話説:“人怕出名,豬怕臟”,慈善者一捐贈留下了名,就會出名,上了榜單,引起社會的關注,引起人們的注意,慈善者怕有人打擊報復,或者事業受到破壞。而受捐者因獲得了捐贈,因而讓人知道自己得到了錢財,於是怕引起別人的注意。三是慈善者做好事留名的習慣成自然,往往是一些慈善者,平時也是在捐贈,他們不希望留名,捐贈只是他的一種生活方式,或者捐贈了讓自己安然。而受捐者怕壞了捐贈者的名聲,也就沉默寡言。四是怕曝露了隱私,身家財産一直是一些富豪的隱私,一些富豪寧可偷偷摸摸,也不肯大張旗鼓,或者“雁過留聲”,只是“悄悄地來,正如我悄悄地走”。而受捐者,基於捐贈者的隱私,也是基於自己的隱私,往往受捐後,也不啃不響。

    説白了,中國慈善榜核實受捐人遇阻是制度缺失,是慈善機制不健全,捐贈與受捐關係的處理上等存在着隱情,更是慈善機制的隱憂。要核實受捐方,先得讓捐贈者通過正規渠道,根據捐贈者和受捐者的意願進行公開或者不公開,讓慈善也能趨於人性化,更趨於理性,消除費慈善事業的隱憂,讓慈善不再是桌子下面的事,而應該光明正大,讓慈善捐款也不再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