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洪信良:作家聲討百度,尷尬的不僅是網絡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8日 09: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3月15日,包括賈平凹、劉心武、韓寒、郭敬明、李承鵬等在內的50來位中國作家聯合發表《三一五中國作家討百度書》,稱百度文庫收錄了上述作家幾乎全部的作品,並對用戶免費開放,但卻沒有取得任何人的授權,指責百度已經徹底墮落成一個竊賊公司,百度文庫已經變成了一個賊贓市場。

  耐人尋味的是,這篇由慕容雪村執筆的文章,雖則語言辛辣、文采飛揚,頗有駱賓王《代徐敬業傳檄天下文》中鼓動人心、懾服敵人的如虹氣勢,但也僅僅止步于“聲討檄文”而已,並非一紙訴狀。其訴求似乎更在於激起廣大網民的“共憤”,是道德呼喚,而非法律追究。徐敬業反武則天雖遭致失敗,但動的是真刀真槍;50來位作家攜手反抗,動的只是貌似“匕首”“投槍”的一支筆。

  他們內心的憋屈,在“檄文”裏表述得清清楚楚,如“這註定是一場艱難的抗爭”,“只要我們堅持抗爭,相信正義終將如陽光照臨大地”,“我們只是一群被侮辱和被損害的弱者”,等等,顯然底氣不夠足。為什麼只“討”而不“伐”呢?原來百度“一直沒有絲毫回應”的神閒氣定,是曆盡種種考驗之後修煉而成的。百度利用了《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存儲空間”與“搜索服務”兩大免責條件,先天上就立於了不敗之地。

  網絡衝擊了現實世界,另立山頭,另定規則,而傳統意義上的著作權顯然是最先受傷的。網絡要“共享”,作家要“獨享”,兩種主張似乎各有各的理,某些權利出發點本就不同,便不可避免地打起架來。

  有意思的是,那50來位署名的作家中,不少人本是靠網絡走紅的,比如當年明月,當初就是靠在網上連載分享他的《明朝那些事》,靠網絡放大了讀者群而成名的,現在跟網絡共享翻臉,是不是有過河拆橋之嫌?而像安意如、郭敬明,本就深陷抄襲的泥潭,人家共享的若是你抄襲來的作品,總不好意思指責網民“白讀”吧?

  “利益的和諧才是真正的和諧”,作家與百度、網民不和諧,看來利益分配的規則還有待進一步“博弈”。(洪信良)